《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

《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摘錄

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日在加州德安乍學院(DEANZACOLLEGE)講楞嚴經清淨明誨章,為時一週餘。承符親聆錄音帶後,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各位同學,今天我們研究的是楞嚴經清淨明誨章,前次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時候,關於楞嚴經經題已大略介紹過,茲不重述。這一章稱之為清淨明誨是佛在經中為我們講的,從章題中就可以了解經文的大義,其內容與淨宗主修的無量壽經非常接近。無量壽經所教的修學綱領有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此五個字是大乘佛法修學的總綱,所有一切大乘法門都離不了這個標準。「清淨平等覺」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佛法中所講的真如、體性都說的是這一個東西。在教義上說,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可見經題已經圓滿具足戒定慧三學,包括了整個佛法的內容。在中國大乘佛法中,各宗雖然用的方法門徑不相同,而修學的原則目標絕對是相同的。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殊途同歸。」

通常佛家講的三寶,特別注重在自性三寶,覺是佛寶,平等是法寶,清淨是僧寶。實在講三寶或三學,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證到一個,其餘兩項也都同時證到了。禪宗達摩祖師在此三條中選的是覺,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覺門而入。教下如華嚴、天台、法相唯識、三論等宗都從正知見之平等門下手。淨土宗修清淨心,從淨門下手。心淨則土淨,如何才能修到清淨心現前,並不簡單。修學往往得不到清淨心,其原因就是有障礙,如果這個障礙不除,這一生縱然念佛也很難往生。應知我們自無始來生生世世都在念佛,皆未往生,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緣不同。今天我們的緣很殊勝,遇到真實經典—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等淨土五經一論。現在所講的是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說明人生的障礙在那裡以及如何消除。明是明瞭,誨是教誨。經文共有四段,都是關於戒律方面的,讀了之後才能真正明白佛法持戒的真諦,如何持戒念佛。果能依教奉行,這一生的障礙才能消除,往生才有把握。今天發的課本是由明朝交光大師所註的楞嚴科會中擇出影印的,共計十頁,供養各位。

符按:法師開始講經文是由楞嚴經第六章後段起,其文曰:「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佛為什麼向阿難提出毗奈耶與三決定義,因為阿難向佛說:我現在已經了解修行成佛的法門,但顧慮到末法時期的眾生,去佛時遙,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何使人收攝其心,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安立道場,遠離魔事,請佛開示。佛讚許他的所問,所以講了這一大段清淨明誨。茲將阿難請法的前一段經文照錄於後。讀者先讀此文,然後再接下去,即可了解其來龍去脈。其文曰:「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這段經文是楞嚴經第六卷最後的一段,文殊菩薩撿選圓通之後,阿難尊者於大乘佛法之修學已經完全明白了,但又顧慮到將來眾生,在佛滅度之後,所遇到的困難比佛在世時更為嚴重,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正難辨,是非善惡不明,一般人不迷惑不入歧途,非常不容易。所以阿難請示佛陀如何才能得清淨心與清淨行,成就自己的道業。

佛告訴阿難,你常常聽我講有關戒律的開示,戒律的大原則是三決定義,即戒定慧。學佛如想成就決離不開戒律,一般人很難接受,也不願接受。經典所說的理論很喜歡聽,提到戒律就搖頭了,做不到。所以現在講經的還有,講戒的沒有了。各道場傳戒時,若是不講戒就不像話了。雖然講戒也是敷衍場面而已。時間短也講不清楚,也不會認真去講。

在這段經文裡,佛特別提出三決定義。決定你能不能超越輪迴,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見性,以及決定你能不能往生。此刻完全講真話,一切權巧方便都不講了。首先說到「攝心為戒」,著重在攝心,這是大乘的戒律,也是一乘的戒律。經論中常說一切唯心造,心生則一切法生,心滅則一切法滅,心是萬法的主宰。六道凡夫所用的心是妄心是散亂心,所以有生死輪迴。上次我們講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戒圓滿,「淨念相繼」是定慧圓滿。淨是定,念是慧,一句佛號三學具足。真正有功夫念佛得力,不是普通人,這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如何才能得力,一定要信願行具足。第一要有出生死的決心,真正覺悟的人,一定想來生再也不搞生死輪迴,三界六道都不留戀。若是對於這個花花世界還捨不得即不能往生。此項戒律是以攝心為主,與一般戒律不同,我們為什麼三昧不能現前,就是沒有攝心。定只能伏煩惱而非斷煩惱,智慧一開,煩惱就沒有了。定是手段,戒是手段之手段,佛法追求的目標是慧。真正智慧是由清淨心而來,「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漏,形容一個器皿有裂痕,裝滿了水,不久就漏光了,即指煩惱而言。修行功夫雖好,若有煩惱就把所修的功德全漏失了。如果不漏就是法器,這個漏失是比喻,不是真漏失,不過不起作用而已。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在交光大師小註中說:「以戒為定慧道場前方便說故。」「道場」這個名詞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事相上的,如寺院禪堂等。楞嚴經所指的是以心地為道場,如佛所說「直心是道場」。你的心與所修法門相應是道場,道場均以清淨戒律為最初方便。佛提示阿難,為什麼以攝心為戒,開示了四條。這四重戒是大小乘四眾弟子共同修習的根本戒律,而四重戒在一般戒經中,其排列的順序為殺盜婬妄。婬戒原排在第三,而現在把它放在第一,顯示在這一章中婬戒之重要性。如果真心想超出三界了生死,這一條婬戒應列為第一,若不想出三界,以不殺生最重要,因慈心不殺可得健康長壽的果報。想修行證果,超凡入聖,第一個大障礙就是婬欲。小註裡說明:「婬殺盜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動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為不犯。」這是大乘戒與小乘戒不同之處,小乘戒論事不論心,大乘戒動念頭就算犯,所以大乘戒重在攝根。小註又說:「諸經戒殺居首,謂設化以慈悲為先,此經婬戒居首,為真修以離欲為本。」要想真正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必須以斷婬為根本。這一條如果作不到,所希求的目標就難達到。我們自無始以來,均在生死輪迴,就是被這一條害苦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必須要覺悟。關於戒婬一事,世間人不願意聽,也不愛聽。倘若他還沒有出離之心,對於這種事還有貪念,縱使他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問題就在這裡。

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都有六道,因眾生有愛欲之心。愛愈重墮落愈深。純情無想墮地獄,九分情一分想墮餓鬼,八分情二分想墮畜生,六分情四分想在阿修羅道,情想各半在人道,四分情六分想在天道,一分情九分想在菩薩道。楞嚴經第八卷中間關於情想之分,說的很詳細,各位可以參考。六道眾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斷了婬欲即不會在六道投生。經中說四果羅漢斷了婬心,永遠脫離三界,他如果再來世間乃是為了度生,乘願再來,我們是被業力牽著而來。

佛說「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塵勞有污染勞累之義,指此娑婆世界眾生勞碌奔波而言。修念佛三昧的目的是想超越三界,而婬心若是不除掉,就得不到清淨心。婬心是一切污染之根源,此是真正的關鍵。有人讀到此段經文怕了,原來恩愛的夫妻,難捨難離。我就告訴她,你的愛是假的,能愛幾年。死了各自分飛,愛誰去呢?若夫婦二人同修念佛法門,都能了解事實真相,將來同生淨土,豈不更好。若夫婦二人,一個信佛,一個不信。信佛更應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生,將來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後倒駕慈航,再回娑婆,搭救他以及其他親人眷屬,這才真正愛他們。

佛在經中說的很清楚,戒律是清淨心,必要把心除掉。有人說,恩愛夫妻離不開,婬欲斷不了,怎麼辦?在事上不妨,不能有心。你現在有事又有心,所以有嚴重的污染。有事沒有心,很難作到,難也要作到,覺悟就作到了。只要了解事實真相,就容易作到,這個世界是幻化不是實在的,知道人將來都要死的,將來有多久,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佛說人命呼吸間,真正了解這個事實才算覺悟。佛是針對真正覺悟的人講的,真精進的人所把握的就是此時此刻的光陰。

經文說:「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楞嚴經主要的論題是禪定,所謂「楞嚴大定」。淨宗念佛法門講一心不亂也是修禪定。禪定不達到明心見性出不了三界。由禪定而能達到明心見性很難,得禪定的人只能生四禪天四空天,未出三界,天福享盡,仍然墮入輪迴。修行人比一般社會人士的心要清淨些,有一分清淨就有一分智慧。講經說法,天花亂墜,如不斷婬,不能修成正果。本來想成佛,佛沒有修成,反而變成魔,而他們還自以為得無上道,結果犯大妄語,墮落三途,實在可惜。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婬。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佛滅度已經三千零十八年,現在我們正在末法時期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這個時代很多魔出現於世,佛門中亦所在多有,真所謂「魔王當道」。佛在這章經裡說了許多,讀了之後,你若體會其內容,能有心得,你就可以辨別那些妖魔鬼怪,而且自己不會落在妖魔鬼怪之手,保全自己,成就自己的道業。因此這部經魔視為是眼中釘,必欲設法消滅之而後快,佛在法滅盡經中說,將來佛經在世間消失,第一是楞嚴經先滅,無量壽經最後滅,這項預言很有道理。「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他叫眾生不必斷婬,甚至於以婬欲作佛事,令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他引導眾生入於愛見之中。他有神通,也有魔鬼作其護法,認識他就不受其害。菩提道所求是無上正等正覺,念佛求生淨土,依靠阿彌陀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們是以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為目標。佛對阿難說:「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婬。」修三昧必先斷婬,念佛一心不亂就是三昧,若還有婬欲的念頭就是障礙。不要說出世間,修世間禪定也必須斷婬,有婬心即不能到初禪,修的再好也只能生到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稱為魔王,但是他的婬心非常淡泊而並沒有斷,所以到不了初禪。修禪不容易,財、色、名、食、睡五欲,只要有一條即沒有辦法出三界。四禪八定都是伏煩惱而不是斷煩惱。我們與參禪的人用同樣的功夫,我們可以帶業往生,對於婬心煩惱也伏斷而非滅斷。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念佛法門是有道理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教導眾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個講法,絕沒有一尊佛說,不斷婬欲還能成就三摩地,還可以成就無上道,沒有這個道理。

是故阿難。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祇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十方世界六道眾生之所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其根本原因即是婬根不斷。其餘如殺盜大妄語都不能出三界,但是比較之下,習氣最重害人最深的莫過於婬欲,要特別注意。此段經文佛先用比喻說,如煮飯用米做,蒸砂不可能做成飯。如想超越三界證大菩提,有婬心絕修不成。修得再好,上品修成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不但不能超越三界,也絕不能超越欲界,最高生到欲界第六天作魔王。

真想念佛求生淨土的同修要時時警惕自己,五欲六塵依然貪戀,習氣不斷,想於一生中證佛菩薩的果位,乃是不可能之事。佛說縱然得妙悟,皆是婬根。在邪法中亦有定,修世間禪定,心只要專一在某一事上,其心就比較清淨,所以有無量三昧,有世間的,有出世間的。世間的又有欲界的,有色界的,有無色界的,他們也能修得小慧,也有小通。現在我們常常聽到某人得到神通,有奇異特殊功能,於是一些愚人即奉之為神明。這些能力從那裡來的?一種是自己修得的,現在修得的很少,修得也要費一番功夫。但是沒有功夫他也可以通靈。楞嚴經上說的很好,是妖魔鬼怪附在他身上,這個能力不是他的,是邪魅的,來迷惑眾生,他的能力是真的不是假的。要知道這不是正法,前面在標準上已經說明,它不能叫我們得清淨心,不能成就我們的三昧,因為它不是佛法,佛法不會叫人增長煩惱。這些邪魔雖有妙悟,皆是婬根。修的再好,只能生天,天福享盡,再入輪迴。他在天堂的時間短,在三途的時間長。三界尚不能超越,怎能成佛呢?

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翼。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佛在此地把成佛的標準說出來了。婬機之「機」字指「最初最微細的念頭」,真正作到一念不生,身心俱斷。心中無念,身即不會造作。斷性亦無,才算究竟。「斷性」是「能斷的心與所斷的境界」,等到斷性也沒有了,就是能所雙亡,此時即明心見性。這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初住以上為分證佛,能在六道示現,教化眾生。佛在楞嚴會上給我們講真話。古德說:身斷婬是律儀戒,屬小乘戒。心斷婬是定共戒。如斷性亦無,謂之道共戒。明心見性之後,一切戒律都解決了。可知一切法門都要照這種標準修行才有成就。依此標準修行,幾人能有結果呢?黃念祖老居士說:大陸上學密宗得到成就者,四十年來只有六人,他們把這條標準全作到了,作到斷性亦無。如到不了這標準,必落魔道。這個魔如真有智慧有福德才能生天,若無慧無德直接到地獄。凡是如佛這樣的說法就是正法,一切諸佛如此說,因為佛佛道同。不照這樣說就是魔說。

符按:前面談到戒律問題有三個名詞:律儀戒、定共戒、道共戒。茲根據佛學詞典作簡單解釋:(1)律儀戒、三聚戒之一,守諸律儀,離過非之戒行。(2)定共戒,三聚戒之一,又名靜慮生律儀。入初禪二禪等諸禪定,則與禪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惡之戒體,身口所作,盡契律儀。(3)道共戒,三聚戒之一,三乘聖者,入色界所發之無漏定,則與無漏智共於身中自發得防非止惡之戒體,是名無漏律儀,又名道共戒。此無漏之律儀,與無漏道共生,與無漏道共滅,故名道共戒。

這個時代崇尚民主,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妖魔鬼怪抓到機會,肆無忌憚,昔日帝王時代,國王大臣治理國政,我們今天批評他們,只圖鞏固自己的政權,限制人民言論自由。但就正法的立場而言,這些國王大臣防微杜漸,大有功德。凡是蠱惑人心,扇動叛亂之言論,一律禁止。同時宣揚聖賢的教訓,使朝野獲得共識,有軌可循。儒家的標準,五倫五常,均能遵守,社會賴以安定和諧。佛法的準則在戒定慧,儒家也講靜定。現在非佛非法的人多了,何況魔王徒眾多,勢力強大,自以為得無上道,許多受高等教育或在社會上有很高地位之人均入其門,如任其自由發展下去,將來果報不堪設想,後悔也來不及了。佛教我們認識清楚,遠離邪知邪見,免受其害。遵從佛的教誨,縱然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同樣可以成就,果能成就,一切諸佛菩薩莫不讚歎,因為在這個時代太難能可貴了。以此四種根本戒條作為邪正的標準,念佛人用佛號就能達到這個目標,比其他法門容易多了。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楞嚴經上所講戒律實在是講心地戒,心地戒清淨,則律儀戒自然清淨,心重要,是主宰,身只是助緣。對一切眾生沒有殺害的念頭就不會有生死相續。佛在經論中常常提到,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若只有這一生,死了就完了,問題比較簡單。人都有來世,一切有情也均有來世,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債。佛說因果通三世,有時看到某人瞋恚心很重,殺心很重,他這一生富貴榮華的很好。又一人天天吃齋念佛,戒律清淨,而過的日子很苦,貧困潦倒。一般人看到就說那裡有佛菩薩,那裡有天道,遂不相信善惡果報。佛菩薩告訴我們,因果通三世,今生的果報是前世修來的。前生造善因,今生就得善果。今生所造的善惡業,其果報在來世。有人說:今生所造善惡在當生就顯現出來果報,豈不更好,人們看到馬上就可以不造惡了。說這種話的人還算是好的,他看到現世報就不會作壞事了,但是你雖然沒有看到作壞事有惡報,你又何必一定要作壞事呢?三世果報到臨終一剎那間就見到了,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經中有云:「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一世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還債的時候不是少一點,就是多一點,來世還是要互相追討,永遠扯不清。所以我們與一切眾生因為直接間接殺生食肉關係,命債冤業牽扯不清,這也是修行上一大障礙。現在自己想想,今生殺業如此嚴重,但已經作了,已經欠了這些命債,一定要還,怎麼辦?解決辦法只有將我修行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我替他們修,自他均得益。

 

後漢時代安世高法師早年譯經最有成就。他是安息國王子,博學多聞,能懂鳥獸之言語。他父親是安息國國王,他繼承王位,作了半年國王之後,讓位於其叔父,出家修行,後來到中國傳教。在傳記中說,他曾兩次到中國來還命債。過去生中他誤殺了別人,這一生也要被別人誤殺。他已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有一天他告訴旁人,今天我走到什麼地方,要遇到什麼難,死在什麼地方,乃是還前生的命債,請你們作見證,不必為難那些殺我的人,找他們的麻煩。後來果如其言,修行證果的還要還命債,何況迷惑顛倒無修行且造業的眾生,如果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心就平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佔到別人的便宜,也沒有一個人真正吃了虧,三世一看非常公平,心就清淨,你就不會有絲毫侵犯別人的企圖,也不會計較吃虧上當,這樣才能達到心之清淨平等。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們學佛,希望超出塵勞煩惱,六道輪迴,並得到真正的快樂,有煩惱即不快樂。古德用淺顯的詞句說明佛教的目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塵勞是苦,離了塵勞就得樂了。如你心裡還有殺害眾生的念頭,你的苦就離不掉,樂也得不到,三界六道也出不去。修行功夫得力也有定慧現前,而瞋恚心未斷,其結果就到了鬼神道去了。因為鬼神瞋恚心重,所以物以類聚。

 

安世高翻譯經典告一段落之後,到九江會見他的同參道友。此君已在鄱陽湖作了龍王,是他過去生中的同學,明經好施。他前生有一次托缽,人家供養的飯菜不好,心中發生瞋恨,因此死後落入神道,作了龍王,因其明經,所以非常靈驗,有求必應。因其前生好施,所以今生香火鼎盛,千里之內都來拜他。這位龍王有神通,他托夢給廟主說,明天有一位高僧來,是我往昔的同學,請你好好招待。第二天安世高來了,就要求龍王現身給大家看,他很為難,後來勉強從神龕出來,乃是一條大蛇。安世高給他開示念咒,他人聽不懂。安世高說完之後,大家看到蛇流眼淚,慢慢就縮回去了。這時他把人家供養他的財物全部給安世高,安世高把這些財物帶到南昌,在南昌建一佛寺,這是江南第一座佛寺,由龍王奉獻的。數日後安世高要坐船離去,忽然見到一位穿白衣的青年,在船頭上向安世高拜了一拜。安世高對人說:「這位就是龍王,脫了蛇身,已經生天。」幾天之後這條大蛇被人發現已死,後來那個地方叫做蛇村。

 

大家都知道宋朝有一位愛國忠臣岳飛,他有能力有智慧,精忠報國,被秦檜害死,我初學佛時遇到朱鏡宙老居士,他講了一個故事,是真事。民國初年他大約二十多歲,住在溫州鄉下,附近有一位舉人是獨生子,中舉後,侍奉雙親,未作官。有一天中午在家晝寢,作了一個夢,非常清楚。有人來敲門,他出去開門見一人持一請貼,寫的是他的名字,來人說我們大將軍請你去一趟。說完之後立時拖他上馬,上馬之後如在空中飛行,不久到達一所宮殿式的建築物,一打聽是將軍府,據說是岳飛的駐所。不多時岳飛升殿,議出兵討金事,請其擔任文案工作。他向岳飛苦苦哀求說:「上有父母,下有妻子,請求豁免。」岳飛說:「並非現在請你來,三個月後的事,你先回家作安排。」他醒後稟告父母,亦無可奈何。許多親友均知其事,到那一天大家為其送行,朱老居士也參加,在該舉人家中集會。晚飯後他洗澡換衣,等候來接。其父頗不願,口出怨言。他對父親說:「來接我的人已在門外,人總有一死,況且岳飛是忠臣,能追隨他亦屬榮幸,請父親不要難過。」他父親說了一聲:「好吧!」這話剛出口,他立時斷氣。朱居士說:「這是我親眼所見。」此事過後半年即發生辛亥革命,在陰間半年之前已經動員了。岳飛只因瞋恚心未除而作了大鬼王。大力鬼王經中講的是天行夜叉,即屬天龍八部,其首領即四大天王。中品的即如台灣的王爺公,鬼中之將帥,如山神、土地、城隍,下品的即羅剎鬼,這些鬼王也有徒眾。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

 

提倡肉食,不必吃素,可以得無上道,這是鬼話。濟公和尚飲酒吃肉,小說上形容過份,未免誇張。宋朝濟公和尚在高僧傳裡確有吃狗肉的記載,必有特殊因緣,那是開戒,度一類眾生,不是破戒。大乘佛法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佛法中有四種方法接引眾生,稱為四攝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愛語,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我有一位老友,在抗戰期間從事於地下工作。有一天被日本憲兵隊發現,他跑到南京雨花台,到了一座寺廟,向老和尚求救。老和尚叫他穿上海青隨著大眾念經。日本憲兵隊追來搜查,未發現,遂輾轉逃到後方。抗戰勝利,回到南京,念及老和尚救命之恩,遂在某大飯店叫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款待恩人。請客的那一天在飯店聚齊。主人忽然想起和尚吃素,那能用葷席,頗為尷尬。沒想到等老和尚入席之後,他大吃無擇,於是皆大歡喜,這就是四攝中之同事。李老師勸人學佛,不勸人吃素,也不勸人受戒。你若勸他吃素,他就不來了。阻礙他人入佛門是很大的罪過。等他入了佛門之後,看佛書,明佛理,曉得事實真相,他自然就不願意吃肉了。

 

現在這個社會,有人不斷婬不斷肉食,他的信徒當然多了。密宗是最方便的,殺盜婬妄都不忌諱,並可即身成佛。真能成佛嗎?你們看看黃老居士的心聲錄中介紹的密宗,你看他怎麼說。不能成就,造罪業呀!上中下品都沾不上,連入品的份都沒有,直接下地獄了。確實貽誤眾生,造了極重的罪業。

 

佛在世時,每日托缽,施主給什麼吃什麼。佛說我令比丘食五淨肉。「五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自死,鳥殘」。通常除最後兩種外,謂之三淨肉。佛在世時,弟子托缽所得食物中之肉食,是佛陀以神力變現的。佛入滅後,所有吃的肉不是佛陀神力變現的,吃了要負因果責任,吃半斤還八兩。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楞嚴經的性質與一般大乘經典有些不同,應先要了解。它是一部為真正想出三界的修行人說的。大乘修行方法中,希望在這一生決定得到成就,應當對於所有修行的障礙要認識清楚,才能達到目標。楞嚴內容重點多半是講禪宗,而其原理原則是通於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門。總而言之,佛法修行的樞紐在清淨心,清淨心就是自己的真心。無妄念是真心,有妄念即妄心,各宗各派修行目的均是求自己的真心。真心內具足一切功德,如真實智慧、德能、才藝,若完全開顯即謂之萬德萬能,此大乘佛法修學的核心。理論方法明白之後,依之而行而仍不能達到目的,乃是有障礙故,最基本的障礙即殺盜婬妄。這四種是與生俱來的煩惱,障礙修學,只要有一樣不斷,清淨心即不能現前,三摩地也不能證得。「三摩地」是「禪定」,也就是「清淨心」,修行人一定要認識清楚它的利害。這一段是講殺業,不但不殺生,連殺生的念頭都不能有。這是自性內本來有的性德,性德內並無殺盜婬妄,這些煩惱是由妄心發出來的,佛教我們僅是斷煩惱恢復自性而已。

 

關於修行人吃肉問題,前已談過,自古以來,除中國外,其他地區幾乎全吃肉。日本佛教徒是吃肉的,西藏也吃肉,在西藏地區五穀雜糧不生長,不得已而游牧。從前交通不便還可以說,現在可以大量運輸,如還要吃肉,就說不過去了。事與理要兼顧。

 

有的修行人很用功精進,如理如法修行,也得定,也開智慧,而不斷肉食。他雖然得到禪定,乃是世間禪定,謂之「相似定」,是欲界定。前面說過,真正禪定須有定共戒,定才清淨。世間禪定修的再好只能生天,以佛的眼光看皆大羅剎。等到天福享盡,其已往所造之惡業現前,必墮生死苦海,此指三惡道而言。

 

一個人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有善念也有惡念,皆構成種子,存在八識田中,如遇到緣即起現行,變成果報。這與自己的習氣以及生活環境都有關係,善導大師講遇緣不同,如遇好的環境,可以引發自己善種子起現行。中國格言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樣道理。有修行功夫的人八風吹不動,即不會受影響。

 

前邊經文說非佛弟子,不知如何才算是真正佛弟子,這個標準相當高。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四相全破,才是菩薩。真正覺悟,才能無四相。金剛經下半部所講的更深一層,說「無四見」,「見」是微細的念頭,等於前面所說的斷性亦無,連能所的念頭也去掉,這個標準應當算是佛弟子。淨宗在修行方法上只用一句佛號,簡單容易,妄念一起,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聖號,念頭都沒有了,身口自然就清淨了。

 

有人看到這段經文頗感困惑。他說:我家只我一人吃素,家人均吃肉,怎麼辦?學佛要隨順眾生,不能搞得家庭不和。若是強制家人吃素,結果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人家會說:「你看看信了佛,家庭就起糾紛,可不要信佛了。」為了兩全其美,最好勸家人儘可能不買活的生物,家中不殺生,只吃三淨肉。美國超級市場的肉類都合乎佛法三淨肉的標準。自己儘可能吃肉邊菜。叫他們知道學佛並不可怕。吃素與受戒是兩大障礙,尤其對於初學的人,這兩條阻礙許多人入佛門。

 

大約在民國五十一、二年(一九六二、三)的時候,李炳南老師開始辦濨光講座,我擔任一個課程,參加的學生都很活潑天真,有一位女同學對我說:女人最怕老,有沒有方法可以不老。我說有,吃素。李老師當時七十多歲,看起來四十幾歲,他吃素幾十年。我當時四十幾歲,看來只像二十幾,我也吃素,這就是證明。我說的是真實話,並未騙她。

 

動物弱肉強食並不合理。凡有生命之物都貪生怕死。在鄉村中看人殺雞,當捉牠的時候,牠必狂飛亂跳。被殺之後這口冤氣就算了嗎?決定不可能,等時節因緣到了,一定報復。我自己親身經歷之事略談一二。先父是職業軍人,在家鄉時好狩獵,殺生很多,而為人非常忠厚,都稱之為大好人。抗戰勝利後,聽算命先生說他四十五歲有災難,所以他就辭去工作回家希望躲過,不料返家後即病魔纏身,在病中時其情況與死時之悽慘與地藏經所說完全一樣。我讀到地藏經想到先父的狀況,我就立時吃素。第二個例,廣化法師年輕時我們在一起,他在軍中作軍需,每天吃一隻雞,就算他只作了三年軍需,他也殺害了一千多條性命。後來他學佛出家,持戒精嚴,又從事於佛教教學工作,作諸功德。有一天在浴室洗澡,看見很多雞飛奔向他撲來,他一時驚慌,跌了一跤,把腿摔壞。經治癒後,架兩支拐杖走路。三年前又患中風,說話也不清楚。他自己說:「這是重報輕受。」一般人造惡業的時候不大在乎,等受到果報,悔之已晚。縱然殺生行為斷了,而心裡仍有殺生的念頭都不算究竟。必須到了無我相的境界,業力才能化解。大慈悲心現前,即可消除一切災難。經文後面這幾句話很重要,修三摩地一定要戒殺,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均如此說。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岐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佛法無量法門修的全是禪定,也許名稱不一樣,事實是一樣。禪宗叫「禪定」,教下叫「止觀」,淨宗叫「一心不亂」,其實是一件事。修學的總綱領是戒定慧。比丘走路如無路可走,可以走在草地上,否則不准超近蹋生草。在美國每星期要割一次草,我們現在與佛在世時古印度的風俗習慣不同,入境問俗,應遵守美國的法律。佛家對於草木尚且如此慈悲,豈能食眾生肉?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

 

要斷就要斷的乾淨,上面這段文字非常明顯是為出家人說的。出家人之目的是想出三界,所以戒條非常嚴格。絲綿絹帛都是蠶絲所造,殺生太多。靴履皆皮革所造,裘毳是鳥獸之細毛。乳酪醍酬,大小乘戒律對此均比較融通,比丘年齡七十以上,非皮不能保暖,亦無其他代用品,可著皮衣。惟此經比較嚴格,斷的很徹底,重在斷緣,雖有種子而無惡緣,則種子亦無發生之機會。有人問戒律清淨就不要還債嗎?確實如此。如還有「我」在,冤家債主都能找到我。佛說的都是事實真相,若真想逃避,就要無我。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塗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現在人都不明因果恩怨,也不信因果報應,不是怕不怕信不信的問題,因緣遇會時,果報自現前。人何以苦多樂少?我們處世待人接物,惡念多過善念之故。人生一切遭遇均是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

 

從前大陸鄉下不是天天有肉賣,屠夫殺豬,一個月兩次,初一與十五。殺豬時屠夫先念咒,在豬耳朵旁邊說:「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他雖然幹這一行,也有畏懼之心,也知道因果可畏,雖然念咒,而果報決逃不掉。

 

人生對一切事要看淡,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不可以留戀。如有人喜歡花,死後會作花神,樹亦有樹神。如喜歡這間屋子,感覺舒服,非常貪愛,離不開,將來死後可能變為蟑螂、螞蟻,仍然住在這間屋子。許多小寵物多半是該房之主人。有一年我在高雄講經,聽說小港有一個小廟,養了一隻小狗,僧眾作早晚課時,這隻小狗都來參加,到了打三歸依的時候,它就走了。有一天一位法師把它叫來,訓它一頓,對狗說:「你現在是畜生,不是住持,以後不能打三歸依的時候就走。」後來這隻狗果然隨眾作完晚課。過了幾個月這隻狗就死了。它是從前的住持和尚死後投入狗胎,因捨不得該道場,所以變狗仍在廟中,真可怕呀!我們對世間事樣樣不能貪,貪愛書也會變為書蠹蟲。

 

身是身體,身分之「分」指「其身上一部份」,如羊毛獸皮等。凡是皮革等物不穿它,不用它,也不吃它肉,與它們就不結冤仇。佛在四依法中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因為有的人不想出三界,只求人天福報,佛就為他說不了義經。佛是應機說法,有的希望成羅漢成菩薩就滿足了,佛對他們也說不了義;有人真想成佛,佛就對他說成佛的理論與方法,就是了義經。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四重戒中最易持的是殺戒,最難斷的是婬戒,最難持的是盜戒。「盜」是「不與取」,未得主人的同意而取得者謂之盜。凡是以不正當手段叫人不得不給你財物的均謂之盜。不但行為不可以有,念頭都不能有,絕對不能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如偷一個人的物件,是欠他一個人的債。如政府機關印有公用的信紙信封是地方人民納稅的錢購置的,用了這個信紙信封就欠了這一個地方人民的債。這是非常微小的事,何況大於此者。

 

逃稅是偷盜全國人民的財物,罪過更大。有人說:如果不逃稅就沒錢賺,照了義經的說法,逃稅是不可以的。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就了解,「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不偷也有,命裡沒有,偷也偷不到。小偷每天偷的財物也是他命中有的,如命中沒有,能偷得到,佛也要拜他為師,絕沒有這個道理。事情也有特別的。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未出家之前作公務員,管稅務錢財。他偷國庫的錢去放生,查出後按律應處死刑。審問他,他說拿去放生了。法官把此事報告皇帝,皇帝明令處死,但特別關照監斬官,看他怕不怕,如不怕,免死,帶來見我。當他被綁赴刑場時,果然面不改色,監斬官問他怕不怕,他說:我以一條命,救了千千萬萬的命,死也值得。監斬官帶他見皇帝,皇帝當時赦免其罪,並問他以後欲作何事,他說要出家作和尚,後來皇帝作他的護法。

 

有些修行人有相當功力,有智慧,有福報,甚至於有神通,他所犯的偷盜行為,一般人不易察覺。以種種方法貪圖供養享受,就是偷盜,離不開名聞利養。如妨礙他,他的瞋恚、嫉妒、報復都來了,這與佛家的教法背道而馳。現在這個時代,佛教逐漸衰微有其道理,人家有種種手段拉攏信徒。佛教一切隨緣,不攀緣,但求心地清淨光明,無絲毫污染。若清淨心失掉,與佛教本義不合,也就不是佛法了。

 

看一個人不能看其名氣大,有智慧,有神通,就以為一定是善知識。世間有漏的神通並不難得,與佛法無漏定慧不能相比。無漏定慧不生煩惱,絕不染著七情五欲,謂之無漏。七情五欲不斷謂之有漏,心裡只要有這些,製造生死輪迴之業,就出不了三界。不但出不了三界,也出不了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有情識,他們為什麼能超出欲界,因為他們的定功得力,可以暫時降伏其妄心,有相似的三摩地,並不是真得三摩地,只是伏煩惱而不是斷煩惱。他的定功不夠只能控制而不能斷。因此他們能生一點智慧,其智慧能超過凡人。他如不斷偷心,必落邪道。古德說:邪道是暗中欺取,而不是明顯的,用種種問題手段叫人看到非常合理。如近年來提倡印經結緣,全台灣到處都有,也有少數利用印經之機會從中謀利。如募得印書款一萬元而以一千元印經,餘留自用。書上面寫明印一萬本,可能只印一千本,這樣即屬偷盜,如此方式欺騙白衣之事,手段之巧妙無法想像。他得到享受,能享受幾年呢?以三寶之名欺騙眾生必墮地獄。

 

此時世間已亂,佛門已亂,乃至任何宗教皆亂。我們應當憑自己良心,多作些善事,挽回世運。前年中國大陸水災為患,大家紛紛捐款。有人說,你們捐款到不了災民手裡,被中間人扣留了。假如聽了這話都不伸援手,誰救災民呢?各有因果,我們不必管他。

 

如果利用神通對四眾弟子威迫利誘,均屬偷盜。甚至於他自己造作時並不知道這是偷盜行為,結果落在妖魔手中,此種現象在今天社會中不難見到。孔夫子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魔與魔志同道合,自然結合。信佛的人如不依佛的教訓行事,而隨著妖魔走了,豈不可惜?妖魔也有護法神,有些煩惱很重的人而他有神通,這個神通不是他的,是魔附在他身上,彼此互相利用,他利用魔以炫耀自己有特殊能力,魔也利用他作怪,欺騙世人。魔附在他身上,而他自己並不覺得魔控制他,他還以為是自己真有修行功夫,得無上道。若是心地善良,心術純正,妖魔不得其便。如心邪也想不擇手段,爭取名利,魔一看就歡喜,與他志同道合,魔就來附身上,貢高我慢,邪知邪見,接受供養,還用一種巧妙的方法叫信徒比賽奉獻。但是我常不解,這些信徒為什麼還要去信仰他呢?等到將來家破人亡的時候就晚了。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姦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炫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這些人往往毀謗正法,說正法已過時,他們的法才是救世救人的。末法時期弘揚正法者少,尤其現在提倡民主自由,社會開放。佛法修學要長時間,要經過一段艱難困苦時期,而他們的方法容易,立時見效,群眾很難有能力辨別真偽。有信徒很多,勢力很大的邪門外道,比佛教興盛的多,人們自然就去了。現在世人如果辨別不出邪正,只有一個辦法,閉門自修,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念到底,魔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經中說:「潛匿姦欺」,「潛」是潛藏,居心叵測。「匿」是內藏奸詐,表裡不相應,欺世盜名,騙取供養,自稱為善知識,自己稱已得上人法。「上人法」包括意思很多,如遇小乘人,他自稱已證阿羅漢果。遇到大乘人,他說他是菩薩再來,妖言惑眾。或以禪定、神通、福德提高其知名度,叫大家尊敬供養,以妖邪之法迷惑無識。「無識」是「不辨真妄之人」,並不是沒有智識,也有受高等教育之人,不明宇宙人生真相,受其欺騙。或用恐怖的方法,使其喪失向正道之心。本來想學佛,想了生死出三界,跟他走全被他破壞了。凡是跟隨他的人,為他奔波,家財破敗,替他造業。

 

佛勸人施捨,並不是佛要,佛連王位都不要。捨財的目的是把自己無始以來的煩惱慳貪捨掉。唐朝龐居士把家財裝在船上,駛至江心,沉於水中,後以編草鞋為生。有人說:你財物不要,為什麼不施捨給窮人作些好事?他說:好事不如無事。作好事不能出三界,作惡事到三途。學佛的人作了好事,心裡一絲毫掛念都沒有,不落印象,即能出三界。佛勸人修十善作功德,不令他墮三惡道,因為這些人希望得人天福報,不想出三界,此為不了義教。楞嚴叫人捨乾淨,眼光遠大,目的在超越輪迴,永脫三界,成佛作祖,標準不一樣。一切不執著,隨緣隨份,要是好事一定要作就壞了,心就不清淨。好(ㄏㄠˋ)事多魔,魔善嫉妒,人作好事,他一定想辦法阻擾、嫉妒、破壞,怕你的名聞利養高過他。

 

佛教我們修平等心,修清淨心,修正覺心,覺而不迷,一切事不礙隨緣。華嚴的中心思想,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是對法身大士講的,至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心真清淨了,善惡順逆均無礙。我們今天看到好的貪愛,見到壞的討厭,就被境緣所轉,證明還沒有達到無礙的境界。那就要遵守佛這一套方法,四種清淨明誨,確實檢點自己的缺失。若是真正達到事事無礙,佛不會教你這個方法,那時候要教你隨緣度眾,如觀音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得大自在。我們現在不行,起心動念都是障礙,有障礙就要依照這個方法修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佛陀在世時,其生活方式是托缽乞食,使身心清淨,三衣一缽,生活簡單。傳到中國以後,氣候較寒,中國人仍然穿自己衣服,把架裟披在身上。佛經與戒律所講的衣即架裟,印度熱,三衣就夠了。地上墊的叫具,它不是作拜墊用的,是晚上睡覺鋪在地上的。晚上樹下一宿,只能住一宿,明天換地方,怕人貪愛這個地方。令人對一切不起貪念才能離開這個世界。日中一食,乞來的食物如吃不了,可餵鳥獸,不能留到明天吃,怕人偷懶明天不去托缽。佛在世時創立許多規矩都是為了斷除貪愛。印度的架裟太大,傳到中國把它縮小為原來的二分之一。在典禮上搭衣是紀念,表示不忘本的意思。佛法隨時代,隨地區,隨一切民族風俗習慣,以求適應。原理原則不變,修行方法,務求適合當地的風俗生活方式。傳到日本,架裟縮的更小,只有一小塊如卡片大,拴個小繩子,作佛事時掛在衣服上,不用時放口袋裡。中國和尚穿的衣服是明朝以前老百姓穿的服裝,滿清入主中國以後,洪承疇與滿清訂立的投降條件有三: (1)男從女不從,(2)生從死不從,(3)在家人從出家人不從。另外是出家人必須剃頭,不留頭髮。

 

菩提是覺悟,道是心。「成菩提道」即是「修成覺而不迷之心」。真心是覺而不迷,妄心是迷而不覺。出家為的是什麼?出家人一定要有決心超越六道輪迴,時間不長,必須要完成這一件大事。法華經云:「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佛無能力叫我們超出三界,經云:「佛不度眾生。」輪迴是自己造的,超出輪迴還要自己去解決。在這部楞嚴經中,佛把他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叫我們依教奉行。他的弟子修學有成,作為我們的模範。二十五圓通即是表演。

 

佛教傳到中國是皇帝派特使迎請來的,到達之後,皇帝尊稱高僧為老師,如皇帝的老師出去乞食,有失體統,所以早先寺廟僧人均由政府供給生活,不必出去托缽。從前一般出家人皆由在家人供養,後來到了唐朝,歷史記載,「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變而為自耕自食。馬祖是禪宗第八代祖師,也是六祖惠能大師徒孫,號道一。百丈也是第八代的,他立的清規是戒律的現代化。遵守戒律的精神,重新修訂條文,適合於大眾修學,在佛教裡是一個革命性的變更。早期都是個人修個人的,叢林等於佛教大學,大家在一齊共修。百丈提倡出家人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有他的道理與時代性。在理論上、精神上,與佛法不違背,在作法上不一樣,這是大智慧,通權達變,給後人很大啟示,一生真修,確能超越六道輪回,接受大眾供養,是真有福報,真為眾生種福。現在出家人如果不能超出三界,則今生所接受的供養,就會照佛所說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佛的教訓是最高指導原則,在精神上、意念上、思想上都是「寄於殘生,旅泊三界。」把這個世界看作旅館,我們在這個世界只是暫時住一住,對於田產房屋,要有使用權,不要所有權。作客可以隨時走,作主人就麻煩了。得失念頭不能有,一切煩惱都由患得患失來的。我這個身體是最後的殘身,活在世上是暫時的,下次不來了。如有貪戀之心,放不下,還能離開嗎?建道場是好事,若執著這個道場是我的,就很難擺脫。民國以來有三大德,虛雲、印祖、諦老。你看看虛雲年譜,一生蓋廟,蓋好之後請一位有修有學的出家人主持,他就走了。自己沒有一絲毫留戀,自己也沒有一個廟,這才是真清淨。在這個時代,大家都爭權奪利,各廟也不能掛單,沒錢作窮和尚,沒人理,想想這個事實,也怪害怕的,無可奈何之下,有些人只有隨波逐流。也有人甘心情願,沒有廟不要廟,沒有信徒不要信徒,這種人很少,但是這種人倒有出三界的希望。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現在社會上生活困難,打著佛教旗號蓋廟是好生意,越來越興旺,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把佛法當買賣作。造種種業,甚至於殺盜婬妄全來,花言巧語,還批評一些真正出家人為小乘,甚至輕慢譏訕,使眾生對真正佛法失卻信心,對他們所說信以為真,此之謂「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

 

本段經文宗旨是叫我們能夠捨身,菩薩行最重要的一個行門就是布施,也就是捨,不但身外之物要捨,身體也要能捨。經上所說的完全是捨身為法,捨身為眾生,捨的目的是要決定成就戒定慧三學。此地只說三摩地,實際包括定慧。在佛像前是求佛為我們作證明,我們發大心大願,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在表法裡面燃身,在身上燃一香炷,或燒一個指頭供佛。燃香炷是出家人在頭頂上,在家人在手臂上燃一香炷。有人誤會以為燃的愈多愈好,假如把身體整個燒掉,如人我是非念頭仍在,其業障還是消不掉。假如燃一香炷,煩惱習氣從此斷盡,這香炷就有用處。

 

佛教我們燃香是給別人看的,同時也是警惕自己,表示我已發願,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說話要算話,真正意義是捨己為人,為利益眾生縱然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如這個念頭堅定,一切為眾生,所有一切煩惱妄想都沒有了。讀了此經可不要真去燒,身上燒個香疤沒關係,燒指頭做事不方便。觀世音兩隻手不夠用,要現千手,兩隻眼不夠用,要現千眼。主要目的是叫我們以智慧、精神、身體統統為眾生服務,乃是燃身的意義。在全世界佛教中,只有中國有燃身,其他各國及西藏都沒有。身不燃香而真能作到為眾生服務,捨己為人,乃是真捨身。這是在佛菩薩面前發願時給自己作證明,難捨能捨,再配合行為才能消業障。

 

「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如有我,我負債,我要還,多劫以來,積得甚厚,還得清嗎?無始業債,存不存在,看有我無我。如有我,機緣遇會時,欠債還錢,欠命抵命。證得羅漢果以上,無我了,就不要再還。雖然不還債,而他要以大慈悲心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比還債要加多少倍的積極認真與辛勞。此經字字句句都是叫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脫離輪迴。「長揖世間。永脫諸漏。」「諸漏」指「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是因,六道是果。「長揖世間」,是永遠脫離三界六道。雖未見性,只斷見思而塵沙無明仍在,亦能脫離輪迴,而他們對於明心見性之修學有決定信心,知道這是真實的,將來一定能證得果位,念佛人亦要把身心放下,才能得到念佛三昧,永脫輪迴。

 

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捨身」是決不貪戀這個身體。眾生最難放下者即此身。「微因」,微是微少,以凡夫的眼光看捨身是了不起的事,在佛菩薩看來,三種煩惱只捨見思,算不了什麼,還有塵沙無明未斷。如果在大乘法門講,菩薩有五十一階級,捨身所受的果報只在十信位之第七信,還有四十幾個位子。縱然得到相似無為,禪定是相似無為,與無為法相應,而其定不能持久,故稱相似。楞嚴經上說,要證得九次第定才算是真無為,前面的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均屬相似無為。即使生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有八萬大劫,定力不會失掉,而時間到了,定功仍會失掉,可能墮落三途。因其自以為成佛,覺得已證到大涅槃,說大妄語,更加誹謗三寶,因此墮落。「如我馬麥,正等無異」。大修行人也要還債,但佛是表演。佛在經中說,在過去生中有一段因緣,久遠之前種的因。在舍衛國毘蘭邑,阿耆達王請佛及五百比丘至其邑供齋三個月。佛及僧眾抵邑後,才受供六日,魔即入宮來惑王,王就忘卻供齋之事。邑內又適逢飢荒無從乞食。幸有馬師將馬麥一半來供佛及僧。至九十日後王才醒悟,向佛求懺。舍利弗便問佛是什麼因緣。佛說:過去毘婆尸佛時,有王請佛及僧,食已,為一病比丘帶回一份飯菜,經過梵志所居山林,梵志聞香就生妒心說:「禿頭沙門應食馬麥,何必供與甘飯?」隨從五百童子亦跟著這樣附和。當時這位梵志就是現在我身,五百童子即現在五百羅漢。只因一念妒心,輕罵沙門,使自己受馬麥之報。

 

梵志是外道,也是修行人。佛在世時,外道有九十六種之多。凡是心外求法者均謂之外道。佛門內也有外道,稱之門內外。佛法是向自性中求,向內求而非向外求。按照佛的教誨去作,就可以求到,並不是要求佛給我們什麼。明朝袁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開導,把他一生修學的歷程與效果寫了一本了凡四訓。雲谷禪師未叫他天天拜佛求佛賜恩,只叫他斷惡修善,去習氣,存好心,即能扭轉乾坤,他就遵之而行,結果真是一生命運大有轉變。算命孔老先生說他壽元只五十三歲,一生無子。後來不但有子而且活到七十幾歲,這本了凡四訓是訓子的。照雲谷禪師的開示以求是對的,合情如法。如自己不自悔過行善,而求佛菩薩保佑賜恩,希望中頭獎一百萬,許願供佛菩薩幾萬,這不但得不到,而且造了很大的罪過,因為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看待。

 

說話無論有心無心,不要以為說完就沒事了,其果報在後頭。知道這種事實,起心動念,都要小心,動一個念頭就造一個業,如不出三界,這個業因都要受果報。對人對事心中不高興,口出惡言,不知道以後的果報可畏。有時候好心不得好報是有原因的。在順逆境中要腦筋清楚,順境不談,如橫逆來臨,即應逆來順受,絕不怨天尤人,不再結新怨。佛教我們放下實是好辦法,捨妄念,心自然清淨,心清淨即能了知一切事的真相,心得自在。

 

如有人說不捨偷盜亦可證三摩地,此是魔說,決定不能有非份之想。為人處世,縱然自己應該得的也要把它捨掉。世間生活,衣食不能缺,但應知足。生活愈簡單愈好,標準降至最低限度。佛規定出家人日中一食,三衣一缽。對在家居士的尺度就放寬了,可隨著社會上一般人的生活水準,不求奢華,標準隨地區隨時代而有差異。如自己生活有多餘的,應布施供養社會有需要的人,絕不貪圖享受。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卮是裝酒的器皿,如酒杯,下面有一個洞,裝酒就漏光了,無論如何也裝不滿。修定,大小乘佛法所有宗派修學的綱領就是禪定。得定以後,才能開慧,定是樞紐,慧是目標,念佛一心不亂即三昧,也是禪定,有偷心如酒杯有一個洞,絕得不到念佛三昧。

 

「比丘」指出家弟子,出家人之財物就是衣缽。古代在家人供養一缽飯容易,供養一件衣服不容易。布是手工織的,衣料不易得。出家人也必須體諒在家人之艱難,所以出家人用「糞掃衣」,即將累集破舊的衣服,擇其可用的部份剪下來,拼成一件衣服把它縫起來,染成深色,不取正色紅黃藍白黑,把各種顏色混合起來,謂之架裟。架裟梵語,混雜義。隨身體大小肥瘦分成五條、七條、九條及二十五條。缽大小要配合自己的飯量,謂之應量器。除衣缽外,毫無積蓄,心中清淨,目的是令人捨偷心。乞食剩下來吃不了,不能留到明天,應布施餵鳥獸,與眾生結緣。

 

「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前二句是去慢,後兩句是去瞋。「貪、瞋、痴、慢、疑」謂之「根本煩惱」,只要有一條存在即障礙三摩地,這些東西不是外來的。小乘與大乘初學須找一清淨地方自修,避免外界惡緣。現在不容易找到清淨處所,印語稱為「蘭若」即清淨地之義。從前寺廟多建築在山上,山下有何消息可能過了十天半月才能聽到。今天在滾滾紅塵之中,如修行能有成就,比古人高,乃是經過考驗的真正三昧。在大集會中人很多的地方,與眾人接觸很容易起分別嫉妒的念頭,應以真誠恭敬之心,禮敬大眾,以去我慢。如果遇到有人捶詈,難免瞋恚不平,報復的心就生出來,此之謂「火燒功德林」,最為可怕。修福報容易,修功德不容易。遇逆緣一定要提高警覺,切勿動心,保持自己的功德。凡不能成就三昧,多半是由瞋恚或貪愛心所破壞。

 

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身體絕不造作,心也不作惡念,如不把道理事實搞清楚,絕辦不到。俗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此是魔說。佛講真相,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為什麼變成這樣小,不能容人?俗語又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其實有什麼可防的?念佛想出三界,沒有防人的必要。如有防人之心,仍然有是非人我,就出不了三界。生生世世念佛而今天仍然在輪迴,今天還犯老毛病,今生又空過了。要捨得乾乾淨淨,真實利益都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現世利益都是假的,全是過眼雲煙。佛在許多經典中有不了義說法,如在小乘經典中說:可以儲蓄一點財物,心安則道隆。如生活不能解決,修道也定不下心。這也是佛說的,但這是不了義經,是對某一部份人說的。

 

善導大師在觀經上品上生章中所開示的話很重要,他說有些善知識,甚至於羅漢菩薩,他們引經據典,說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不能成就,我們也不要相信。如果與佛所說的不相應,我們也不必接受。那些經典確實是佛說的,但是佛說的經典有了義有不了義,楞嚴此處所說是對於一般大乘通途而說。了義不了義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絕對的講法,直接教我們成佛的法門謂之究竟了義,反之為不了義。一種是比較的說法,有人希望來生作人比今生幸福,佛教他守五戒滿足他的願望,來生絕不落三惡道。有人欲生天,天福報大,壽命長,佛教他修十善。此二種相比,人就不了義,天就了義。如眼光遠大,知道六道輪迴真實狀況,天壽雖長,終有盡時,願超越六道,永脫輪迴,佛教他修四諦十二因緣證羅漢辟支佛果。小乘比天,天不了義,小乘了義。小乘與大乘比,大乘了義。大乘與成佛相比,則成佛是究竟了義。佛說法四十九年而所說的了義經並不多。佛弟子很多,希望成佛的只是少數人。大多數弟子能作羅漢已滿足了。佛在這一大段經文所說的四種清淨明誨乃是決定成佛的了義法門,因此在戒律的限制方面也比較嚴格,甚至於比戒經講的還要嚴格,所說的全是事實真相。楞嚴經令人身心二俱捐捨,實教人一生成佛,如有儲蓄,偷心則不能斷。資生之具,一切物資,衣食住行,總希望多一點才好,就是對於世間還有貪戀之心,到了臨命終時,有幾個大富長者能夠心裡一點都不掛念他的財富呢?一定要把偷心斷盡,絕不以如來不了義說為自己辯護掩飾。「佛印是人,得真三昧。」真正依佛上面的教誨去作,佛可以給他作證明,證明他真正得到三昧。在一切環境中,他的心是平等的,是定的。心真正清淨,四種清淨明誨就作到了,業障自然消除。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此人身心殺盜婬都斷掉了,這是相當不平凡、了不起的功夫,可惜他犯了後面這一條大錯。如無後面過失,此人一定成羅漢菩薩,超越輪迴。有後面這一條,只能生到色界以上諸天,其原因是見地不真。煩惱有二種,即見思二惑。他在見解上有偏差,大妄語即是自己未證到某種功夫而輕於向人宣揚證到了。自己未明心見性而自稱見性,未得一心說已得一心。又妄語有二種:一、自己誤會,以為證得。二、故意說謊,貪圖名聞利養。

 

我出家未久,遇到一位老居士,因相熟談話就方便,他自己說已證得阿羅漢果。我說你證得初果就有天眼天耳通,二果有他心通宿命通,三果有神足通,四果漏盡通,你坐在屋裡能看到外面街上的景色嗎?他說不能。類此情形,不是騙人而是自己無知,對自己進修很有障礙。如別有用心,希望名聞利養,罪過更重。有人得三摩地,雖得到而心不清淨,成愛見魔,貪圖供養,貪圖名利,見解錯誤,雖有能力生四禪天四空天,壽終仍墮落,所以說他失如來種。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現在邪師說法如恒河沙,真正善知識不易遇到。頭腦清醒的人不多,如對經典未能深入,無能力辨別邪正是非,甚至於連利害得失都分不清楚。縱然廣讀經論,亦未必有正知正見。現代人學佛與古人學佛最大的區別是博而不專,與古人求道的基本觀念不同,古人治學如植樹,根要深,本要厚,然後方可望枝葉花果之茂盛,是活的,不是死的,求學學道都要從根本修。今人不然,如胡適之說,求學要像金字塔,先博而後高,這是有限度的。佛家講求根本智,有根本智才有後得智,後得智是枝葉花果。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儒家治學與佛家學道,理論方法頗為近似。般若經說:般若無知而無所不知。清淨心起作用就無所不知,一切萬法是由真心變現出來的。定是無知,慧是無所不知,定是體,慧是用。本經講戒是講心戒,如還有偷心、殺心、婬心或騙人的念頭還能得定嗎?

 

在國內外常常遇到年輕人自以為開悟證果。有一年在洛杉磯講經,有三位年輕人找我,自謂已經開悟,並有活佛為其灌頂並證實其已開悟,再請我為其證實。我不敢打妄語就對他們說:你們沒有開悟。他們聽了很生氣,說活佛都說我們開悟,你怎麼說我們沒開悟。我說:我沒開悟,你們來問我,當然你們沒開悟,結果不歡而散。類似這種人在港台各地多有遇到。如真有學問,處世待人接物一定謙虛和靄,那有貢高我慢的。

 

無量壽經修行的綱領就在經題—清淨平等覺。修行人修的是清淨心、平等心與覺心,覺而不迷。好勝是與生俱來的習氣,從傲慢心生出來的。儒家重禮儀,禮記第一篇講傲不可長。儒家屬世間法,只伏煩惱即可。佛法教人得三摩地,出三界,如稍有一點好勝之心,這一生就沒有希望。

 

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一顛迦」,梵語音譯,即「一闡提」,斷善根之人,對佛種有嚴重的障礙,不能成佛。「多羅木」熱帶植物,很大很高,產於印度,中國無,砍伐之即不再生枝葉。比喻一闡提失佛種即不能成佛,如人知見有乖誤,其行為必不正。邪知邪見,造罪多端,必受果報沉淪三途,不能成就三昧。此說大妄語之過失及其害處。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世間愈是遭大苦難,佛菩薩來到世間應化的愈多。佛不在世,眾生苦,無人教導,佛憐憫眾生,教菩薩們應化在世間,廣度有緣之人。「人王」即「國王或地方首長」,「宰官」即「高級官員」。菩薩接引眾生四種方法之一即「同事」,與其在一齊共事而絕不露身份。上次講永明延壽大師,參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後來專念阿彌陀佛,為淨宗第六代祖師。一日國王開千僧大會,在應供時,首席互相推讓。是時由外邊來一和尚,衣服襤褸,逕登上座。國王心裡不舒服亦未表示什麼。齋後國王問永明:今天千僧大會有無聖賢僧來應供?他說:有!今天坐首席的是定光古佛。國王馬上派使者追尋,後來找到定光古佛在一個山洞裡,使者請他回來,他說了一句「彌陀饒舌」,說完就圓寂了。使者急回報告國王。國王又差使者迎請永明,正在此時有人飛奔來報告說,永明大師圓寂了。身份一露馬上就走,這是佛家的不成文法。又如天台山國清寺豐干、寒山、拾得是阿彌陀佛、文殊、普賢再來。布袋和尚在南宋時代出現於浙江奉化,是彌勒菩薩化身,自己臨終時透露身份。

 

前年在邁阿密講經,曾居士翻譯,聽眾中有一位外國人,越戰時擔任飛行員,飛機被擊落,逃到一個廟裡,老和尚救了他,他就跟老和尚學參禪,學了幾年得天眼。在邁阿密同我見過面,他個子很高。曾居士說:無量壽經前面有夏蓮居老居士的照片。此君看後說:「夏老是菩薩再來,全身是透明的,而且發光,他已不在人世,在世時並不出名云云。」夏老是菩薩再來,應屬可信,若非菩薩再來,不會把無量壽經會集得這樣完美。王龍舒、魏源、彭際清諸大佛學家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作這項會集工作都不能盡善盡美。如無這最善的本子,末法時期的眾生想修淨土法門就非常困難,所以夏老不是凡人。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師永思錄中有記載。在民國二十幾年有一女孩念初中,夜間睡覺夢見觀世音菩薩托夢對她說: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講經,與你有緣,你應當去聽,大勢至就是印光,他在世還有四年。這一家人不信佛,不知大勢至與印光之名。後來輾轉問到一位佛教徒,知道大勢至是西方三聖之一,再一打聽上海有一個護國息災法會正在講經,果然請的是印光大師講開示,一連七天。這一家人就到上海見到印光大師,就把夢中見聞向他述說一遍,大師聽完之後狠狠的對他們罵了一頓說:「我是凡夫,你們不要亂說亂道,以後再說,永遠不要來見我。」一直到印祖圓寂之後,他們才把這件事公開。四年之後,印祖果然圓寂。

 

諸佛菩薩無所不在,如觀世音菩薩在普門品中所宣說的。一切世界六道之中,尤其眾生在苦難期間,諸菩薩垂跡世間,施諸救度。如觀音、普賢、文殊、地藏諸菩薩,在因地中發了廣大行願,為眾生不請之友,顯示真實的大慈大悲。菩薩應化於世間,那一道都有。佛門有一小冊子,書名物猶如此,其中多述說動物。佛菩薩度生,隨緣化身,度豬即現豬身,度餓鬼即現鬼王身。菩薩並無固定身像,一尊菩薩可化無量無邊身,示現在何處,肉眼凡夫不認識。何況小菩薩自行化他還有隔陰之迷。金剛經說:「善護念諸菩薩。」這個諸菩薩就是小菩薩,但一點他就醒悟,大菩薩是來表演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何嘗不是來表演。他在梵網經中說,他來此世界成佛是第八千次。佛在世時其弟子也有許多是古佛再來,如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舍利佛、目犍連早已成佛,退降為菩薩來幫助佛教化眾生。地藏更不必說,參加其法會的是十方世界諸佛,他們都是地藏菩薩往昔的學生。老師講經,學生都來聽法。

 

佛菩薩有的是應身而來,住在世間,如永明、智者、布袋和尚、傅大士、印光大師。另外一種是化身,見過一次沒有了。如虛雲老和尚年譜上說,他朝五台山,三步一拜,由河南拜到山西,路上生病,在荒山漫野中,無有人家,途中遇到一人如乞丐,陪他一路走,為他調養。虛雲問他姓名,他說叫文吉,住五台。等虛雲到了五台遍尋此人無著,有人說他就是文殊菩薩化身。

 

過去周邦道居士抗戰前住在南京,房子很大,前後三進。一天有一位化緣和尚在院中向周夫人化二十斤香油,周夫人尚未信佛,未予布施,和尚就走了。事後她忽然想起,我家有三道門都未開,他怎麼進來的,怎麼出去的,始終不解其故。來台後將此事問及台中李老師,老師說:這是地藏菩薩化身。

 

佛菩薩教化眾生,有的始終不露身份,有的在圓寂時表露身份,其目的是啟發眾生的信心,增長眾生的善根。不可能常常示現。菩薩洩露身份多半是向國王大臣大富長者而非普通人,希望他們信心堅定,護持佛法。佛說「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這是責備的話,不是菩薩而自己冒充菩薩就是大妄語。現在羅漢菩薩都不值錢了,要自稱為佛,而且稱為無上佛,使善良的眾生誤入歧途,實在罪過,將來必墮阿鼻地獄。佛囑咐阿難,教導初學之人必須教他修三摩地。如其不修三摩地,他是求世間名聞利養,求升官發財,這不是佛法。學佛一進門先要受三歸依,歸依三寶。唐朝六祖大師傳三歸依時說:「歸依覺正淨。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歸是回頭的意思,依是依靠,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為歸依佛;從邪知邪見回頭依正知正見為歸依法;從一切污染回頭依自性清淨心為歸依僧。學佛的總綱領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覺正淨即戒定慧,覺是慧,正是定,淨是戒。教學裡就是戒定慧三學,經只講定,而實際上包括戒慧在其中,三而一,一而三,自己修學依此綱領,教他人亦如是。真想成就,妄語一定要戒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如此說,此為第四個決定清淨明白教誨,此四段為根本戒。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古時佛像是用檀香木刻的,以人糞刻像,那裡會有香氣。以戒律比栴檀,以殺盜婬妄比作人糞。真誠心中一絲毫虛妄皆無,謂之法器。用現代話說,他有資格學佛。戒律是學佛的前方便。「比丘」是梵語,譯為「乞士」,乞者乞食,士為讀書人。乞食是討飯的,在社會上無地位;乞士是讀書人,有學問,有道德,非一般乞丐,上求佛法以資慧命,下向眾生乞食以資身。「直心道場」修道之處所山林樹下謂之道場。此處指內心,心地正直是成佛的道場。寺院蓋的富麗堂皇,如心不清淨,依然非道場。道場在心中,心安住在戒定慧即是道場。四威儀是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心清淨,行為造作,起心動念,一切真實。

 

「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自己是一個業障深重的凡夫,而妄稱已得道。他對凡夫說已證羅漢,對羅漢他自稱為菩薩,總比人高一等,對諸佛講,他自稱為無上佛,這是大妄語。「窮人」比喻「六道生死凡夫」,以佛法的眼光看,他戒定慧貧窮,沒有能力了生死,斷煩惱,超出三界。「帝王」比喻「佛菩薩」,「妄號帝王」為大妄語。古時如妄稱帝王就是造反,要殺頭的。自稱為羅漢菩薩佛皆大妄語,其罪過均在地獄。「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此二句是楞嚴中之名言,古今學者多引用之。如果心地不真,委曲婉轉,達不到菩提。又比喻以口咬肚臍,達不到。佛在此處所講句句真實,如果疏忽,必生障礙。修學不能成就時,看看經中佛所說的這些毛病還有沒有,如果有,一定要根據這四種清淨明誨予以徹底改過,由心地裡完全拔除,今生念佛三昧定可得到。道場在心中,不是他處。

 

黃念祖居士在谷響集中說:真正修學,同學貴精不在多。真正志同道合者有二三人就夠了,人多了雜心閑語,是非人我,全是障礙。道場重實質不重形式,道場莊嚴信徒多是形式,實質是真有內容,有學風,有道風。道風是真正有修學的方法,譬如學禪坐香跑香,天天幹,一天規定若干小時。念佛有念佛堂,如印光大師蘇州靈嚴山道場,平均每天六支香,打佛七加三支香,九支香念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斷。學風是講經說法,一門深入。古道場每天聽經八小時,修行八小時,每天十六小時在道上,一年不斷。在道場修學相當辛苦,從前道場就是專科大學,不雜不亂,確有學風道風。現在重香火,錯了。以淨土法門論,重念佛三昧,一心不亂,不重神通,不重感應,這些事都不相干。現在選擇師承先問問有沒有神通,出發點就錯了。最好的道場就是家庭,美國房子大,空間多,如一家人都信佛,大家都是同參道友,那更好了。個人在家修,儘可能避免受外面誘惑。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比丘出家修行,優婆塞優、婆夷在家修行,出家在家一樣,心要直。「弦」比喻「直線」,很難作到,難行也要行,這不是求人,是自己的事,把是非人我,利害得失,分別執著全放下。我們生生世世都念佛,求生淨土,皆未去得了,就是沒放下,這一生再不放下,仍去不了。五戒十善修的很好,才能保證來生不失人身,但不能保證你遇到佛法。下輩子再遇到佛法,能聽經受教就太難了。今天有此機緣不能叫它空過。知道過去的毛病就要痛改前非,今生決定往生。必須一切真實,真實就要吃虧上當,值得。如不肯吃虧上當,三界你就再住下去罷。所有一切魔障均不重要,最怕心中有魔,外面魔一勾引,內裡的魔就隨他走了。八大人覺經說:魔有四大類,煩惱魔、五陰魔、死魔,此三種是本身的魔,只有天魔是外面的。五陰熾盛是苦因,其後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苦果,念佛人二六時中只有一句佛號,除佛號外,什麼都沒有。何況又有十方諸佛本願威神加持。世尊為此人印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環境中,心直言直,一切真實,永無虛假。此人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佛無妄語。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阿難前向佛請教如何攝心才能入三摩地,用現代話說,如何收心才能得定。換為淨宗的口氣說,念佛怎樣收心才能得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佛的開示是要先持此四條戒,真正清淨,不但身不犯,心念都不起。在大乘法中,修行的障緣非常多,魔事不能沒有,內心裡的妄想執著煩惱未斷,外面無量劫來,六道輪轉時與眾生結下的冤仇,虧欠了多少金錢債感情債,纏繞不清。佛有馬麥之報,孔子在陳絕糧,聖人尚且不免,何況凡夫?

 

蕅益大師在開示中說: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說不上好壞,自己用清淨心,一個惡念都不生,所以一切善惡境界皆是修道的增上緣。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心不清淨即被外境所轉,自己作不了主,乃是凡夫。此章經文到此圓滿。此外尚有補充說明一點,佛教戒律有開遮持犯,其意義如何應先明瞭。開戒須有條件,條件很多,但有一原則,利益眾生捨己為人時,可以開戒。類此公案很多,茲舉一例:一位修行人路遇獵人追兔至三叉路口,兔子不見了,他問修行人兔子走那條路去了?修行人明知兔子走某一條路而打個妄語,指示一偏差之路。這一句妄語救了兔子一命,也免掉獵人殺生之罪,一舉兩得,諸如此類,謂之開戒。凡是利他而不是利己,均可方便開戒。希望諸位能舉一反三。

https://book.bfnn.org/books/0064.htm

▶️《淨空法師語錄》文章分類 關鍵字 標籤

一體2 了凡四訓7 了凡先生1 了生死3 人生1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 人生要有好老師3 人生就是一場夢1 人生無常1 人生酬業2 人身難得2 人命在呼吸間2 人命無常呼吸間4 人棄常則妖興1 人間地獄1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1 十念法1 十善1 十善業道1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2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7 三年往生1 三昧1 三省吾身1 三學1 上淨下空老和尚的一生1 凡事都有因果1 大方廣佛華嚴經2 大乘佛法1 大徹大悟1 山西小院1 不可思議2 不死1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1 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1 中元普渡1 中元節1 中國傳統文化2 中醫1 五行1 五戒1 五毒2 五常1 五欲1 五德2 什麼是心1 仁義禮智信1 公案2 六念3 六道輪迴5 反省1 天下第一家1 天地鬼神1 天機不可洩露1 太上感應篇2 孔子1 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1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1 心生萬法1 心淨則佛土淨2 心態1 手機是第一大魔頭1 1 火燒功德林1 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1 世尊1 代表1 以心控物1 以戒為師以苦為師1 出家1 出離心1 功夫3 功夫成片2 功德是定慧1 古人筆記1 可憐憫者1 四弘誓願3 四禪八定1 布施8 布施致富增福慧7 平等心1 弘一大師1 末日1 末劫1 末法時代2 末法時期1 正念1 民俗1 玄一1 玄一好書推薦2 玄一淨友3 玄一淨空之友1 玄一讀書1 玄一讀經修定1 生財之道1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1 目犍連1 示現1 立命之學1 光明1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1 吃虧是福1 合十1 合掌1 回頭1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1 因果故事1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1 因緣1 在劫難逃1 地獄5 地獄五條根1 地藏經3 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1 如是說1 妄想分別執著1 妄盡還源1 妄盡還源觀2 妄語1 宇宙人生的真相6 成佛之道38 早安1 次第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40 百千萬劫難遭遇1 老實1 老實念佛1 老實聽話真幹1 自心現量4 自性5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1 自殺1 自尋煩惱1 自覺1 1 西方三聖1 西方極樂世界2 1 佛不度無緣之人1 佛心1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1 佛弟子1 佛典故事1 佛法3 佛陀教育1 佛度有緣人2 佛堂1 佛教2 佛教名相1 佛教術語1 佛號1 佛像1 佛說十善業道經1 佛學名相1 免疫力1 孝悌忠信1 忍辱3 快樂1 我從哪裡來的?1 戒邪淫1 戒律1 投胎1 投胎轉世1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1 改過自新1 改變命運的鑰匙2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災難2 身教1 來不及1 供佛1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2 受新歲經1 命運1 咒語1 宗教3 定功1 幸福1 往生7 念力3 念佛8 念佛成佛7 念佛成佛了生死27 念佛往生不退成佛1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1 念佛堂1 念佛就是積德1 念佛機2 念念成形形皆有識1 念頭1 放下11 放下萬緣1 明心見性3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1 東西1 法身1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1 法性1 法國巴黎1 法華尼後身作官妓1 法寶1 物質1 直心是道場1 2 舍利1 表演1 金剛經2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 阿賴耶2 阿賴耶識1 阿彌陀佛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1 阿彌陀佛念佛成佛1 阿彌陀佛就是諸法實相1 阿彌陀經1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 陀羅尼1 俞淨意1 信解行證1 信願持名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3 南方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1 南無阿彌陀佛8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厚德載物1 品味1 拜祖先1 持戒1 星雲法師1 活動1 相好1 相隨心轉1 科學1 美容1 致富1 致富之道6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1 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1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苦難1 要心出家1 風水1 修行10 修行的目的1 修淨土1 修福1 冤親債主1 夏蓮居老居士1 家和萬事興1 悟道法師1 悟道法師開示1 格物1 海賢老和尚3 消業障3 琉璃王1 疾病1 病毒1 真心2 真正的我1 真我1 真誠2 真實1 破四相1 破我執1 破法執1 破迷開悟1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2 神通1 神愛世人5 秘密4 素齋養生5 素齋養生消業障9 能量3 財色名食睡1 財色名食睡 地獄五條根1 財神1 迴向1 迷信1 高下1 假的1 做人1 健康4 偶像明星1 參學1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1 唵嘛呢叭咪吽1 問題1 帶業往生1 常寂光1 情執1 1 授記1 教育4 教學1 梁雅妍師兄1 淨土大經55 淨土大經科註1 淨而不染1 淨宗同學守則1 淨宗學會2 淨空之友3 淨空老和尚開示1 淨空老法師文物展1 淨空法師說故事1 淨修法要9 淨業三福1 深信因果2 清淨1 清淨心5 清淨平等覺9 現代災難的省思1 眾生無邊誓願度1 細胞1 莊嚴1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1 這個世間是假的1 通靈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2 章嘉大師2 最高的境界1 善巧方便1 善知識1 善根福德1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1 善護口業1 富貴學道難1 普賢十大願王1 普賢行1 智慧6 無上正等正覺1 無住生心1 無我1 無明1 無常2 無著2 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1 無量壽經9 痛苦1 發大誓願1 發財1 發財之道1 發菩提心2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1 結緣1 脾氣2 菩薩1 菩薩六度萬行7 菩薩道1 華藏淨宗學會法寶結緣1 華嚴經3 超度2 開示1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1 開悟2 開智慧1 黃泉1 傳家之寶1 傷害1 感應1 楞嚴經1 業力2 業障2 極樂世界3 極樂寺LINE_VOOM1 溫良恭儉讓1 煩惱3 煩惱即菩提1 萬惡淫為首2 萬緣放下1 萬靈丹1 節儉1 經行1 經典1 誠敬1 誠敬謙和1 農曆七月1 1 零極限1 預言2 預知1 境界2 夢幻泡影1 夢到鬼1 夢從心想生1 慈悲1 福至心靈1 福城1 福報1 福慧雙修2 算命1 網路是魔王的道場1 綺語1 語錄1 儉能勝禍虛能受福1 劉素雲老師1 劉素雲居士2 墮胎1 廣修供養1 廣結法緣1 緣份1 罵人1 蓮池大師2 蓮社1 論死生事大1 輪迴2 養生之道8 墨寶1 儒釋道2 學佛的目的1 學佛答問10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2 澳洲淨宗學院1 積功累德2 積德1 親情是輪回的根1 閻羅王1 隨緣1 隨緣不攀緣2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莫論人非1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2 戲論1 禪定5 聯合國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1 隱惡揚善1 禮敬諸佛1 禮義廉恥1 轉念1 離苦得樂1 龐貝城1 藕益大師1 懺悔6 覺心1 覺光遠照1 覺悟4 釋迦牟尼佛2 釋迦族1 聽師父說17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2 讀經2 靈魂2 觀照1 Amtabha1 Buddha1 Buddhism and science1 Chiang-Sze-Hong1 Four-Lessons1 health1 karma840001 Master_Jingkong1 Master-Chin-Kung1 Mei-jan-Huang1 Namo_Amitabha5 Photo1 rich2 Veagn_Health1
顯示更多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熱搜:周潤發拜見淨空老法師
瀏覽次數:1.79萬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臨終業障現前的時候,是非常非常困難。平常要懂得消業障,要防止臨終的時候業障不會現,這個人才有把握往生。一般人沒有把握往生,臨終一定要靠善知識護持他,這非常重要。真正善知識照顧臨終的人,臨終他的冤家債主不敢靠近,你要找真正有修行的人才行!

淨空法師語錄:真忍真修行,障盡慧生

淨空老法師 一念佛成佛了生死 二素齋養生消業障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

得了難治的病,醫藥救不了,只有念佛能救,具足深信切願,專持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病痛就會消失,身心就會恢復健康。

聖賢教育沒有別的,無非教我們恢復到本善而已,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這是超凡入聖的教育。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目標是成聖、成賢,就是讀書志在聖賢,這是從前讀書的方向跟目標。(Reading direction and goals)

【菩薩事業是覺悟眾生】「菩薩事業是自行化他,自己依照佛的教訓來修行,再將佛法的功德利益介紹給別人。」(Awakening all living beings)

【如果你迷邪染,護法神就走了】(a guardian of Buddhism)

【福會享盡,定慧才能解決生死問題】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沒有叫眾生順我。在隨喜當中修積功德,功德是定慧。定,是《彌陀經》講的一心不亂,定起作用就是慧,定慧才能解決問題。(to solve the problem)

《無量壽經》經題的意思非常圓滿,清淨平等覺是三學、是三皈、是三寶、是經律論,一切具足。(Purity Equality Enlightenment)

【迴向冤親祂接受了你往後修行就一帆風順】我們自己像一支點燃的蠟燭,光明遍照,他們迷惑顛倒的也是一支蠟燭,沒有點燃。我這個光借他,把他也點燃,把他點燃他亮了,他也開智慧,他得利益。(Dedication)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潤發拜見淨空老法師, 裸捐56億, 內心話曝光 :「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保管它」「放開手,你擁有的是一切!」

不可思議!淨空老法師生病住院時見到阿彌陀佛真身!跟天空一樣大……

【佛之善根,念佛最勝】四字六字,聲音大小,都能成就

淨空法師語錄:真忍真修行,障盡慧生

淨空法師:把病治好的四句口訣?

龍天歡喜,佛光普照。台南極樂寺傳來消息,淨空恩師已經完全康復,很快就可以出院了,真的是佛菩薩加持,希望大眾互相告知。

淨修法要-修行在哪裡修? 淨空老法師主講

【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你不要懷疑!】

淨空法師:四弘誓願不能解讀錯誤

淨空法師: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