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不能沒有善根,不能沒有福德,還要加上緣分,《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我們這麼多同學們,善根福德因緣有沒有?統統都有。要是打打分數還都不夠,不夠及格的分數。(faith)
“善根”與“福德”是往生淨土的關鍵!
淨空老法師開示
學佛不能沒有善根,不能沒有福德,還要加上緣分,
《彌陀經》上講得很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那我們這麼多同學們,
善根福德因緣有沒有?
統統都有。要是打打分數還都不夠,不夠及格的分數。
統統都有,不能說沒有,這怎麼辦?
加強!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善根福德都能夠達到及格的標準,我們這一生才有救。
要達到這個標準,因緣不能少,
善導大師講
「四土九品總在遇緣不同」。
我們的緣很殊勝,天天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研究討論,這個緣太殊勝了。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是這個樣子,他老人家帶的學生多,常隨弟子一千多人,還有臨時來的,來來去去的。
由此可知,
當時這個團體是相當大的一個團體。
像我們今天這個小道場,我們有常住的,我們常住人不多,不到二十個人,許許多多同學到這邊來跟我們一起共修的,來來去去的人不少!
所以我們常常想到世尊當年,他們的生活狀況,他們教學的狀況。
世尊當年教學,沒有講堂,沒有教室,山林樹下席地而坐。這樣的狀況,沒有書本,沒有教材,完全是口說,現相口說。
以後這才有許多國王大臣知道了,來聽聽,聽了感到確實有道理,發心護持,提供教學的場所。
像祇園精舍、竹林精舍,這都是當時帝王、諸侯、大臣、長者們,他們的別墅,他們自己的園林,提出來供養世尊的,這才有講堂,才有精舍。
這使我們想到他們那個時候的人,福報比我們大。住在山林樹下,怎麼說福報比我們大?
他們不生病。
我們今天要不在房子裡頭,到樹下去一宿,打坐坐一晚上,明天就要送急診室了,怎麼能比得上人家?
人家可以長年過露天的生活,這福報比我們大。
我們今天這個身體跟他們相比簡直不能比,他們那個身體不怕風吹雨打太陽曬,不怕,我們受不了。
你看佛陀當年在世,
沒有穿鞋子,都是赤腳。
我們今天赤腳能走路嗎?
福報要從這些地方看。
絕對不是說我們現在有很好的房屋住,出門有很好的車子。
身體跟他們比,大大不如,禁不起風寒。
他們的成就沒有別的,信心。
當年,這我相信,對世尊有信心,我們雖然沒有辦法得根本智,我想應該也是如此,哪有那麼多人都從根本智生起信心?
絕大多數還是對老師生信心,對老師的教誨一絲毫疑惑都沒有。
就像什麼?
像諦閑老和尚那個念佛的徒弟鍋漏匠,他那個信心,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到,真的是依根本智起的信心,
根本智是什麼?
般若無知,
是真實智慧之體。
鍋漏匠雖然沒學過,諦閑老和尚也沒教過,我們細心去體會,他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為什麼?
一絲毫疑惑都沒有。老師教他做的,他真是百分之百的奉行,一絲毫折扣都沒有。
諦老就教他
念六字洪名,
「南無阿彌陀佛」:
你有空就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就這麼幾句話。
老和尚沒有跟他住在一起,他一個人住在破廟,對老師的話依教奉行,一點懷疑都沒有。
所有境緣沒有障礙他的,三年多就成功了,預知時至站著走的。
諦老替他辦後事,
他還站了三天。
人死了以後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你們想想他怎麼成就的?
信心。
我們今天缺乏的,
實在講不是別的,
就是信心。
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66集)2011/08/30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LkfMTdp2s/
信心 英文
(faith)
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