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是孔子講的四勿,這是身心端正。標準是什麼?標準是禮,與禮相違背的要放下,不能做,合禮的可以。禮有節度,不能夠違越,那就對了。(Standard is etiquette)
《淨空老法師講述》:
「端正身心耳目口鼻」,這六根,「淺釋則為身端心正」,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是孔子講的四勿,這是身心端正。
標準是什麼?
標準是禮,與禮相違背的要放下,不能做,合禮的可以。
禮有節度,不能夠違越,那就對了。
如果深析之,往深處講,那都講到明心見性。「深析之則」,舉這個例子,「耳當自端,即為觀音大士反聞自性之耳根圓通也」,這是真正的第一。
觀世音菩薩他怎樣修行證果的,他平常用什麼樣功夫?楞嚴會上講得很詳細,他用耳根。修行法門無量無邊,八萬四千,歸納起來不外乎二十五大類,這歸納。這二十五大類展開,八萬四千;再展開,無量無邊無數無盡。
這二十五是什麼?
六根、六塵、六識,三六就十八,十八再加上,這十八層沒有包括的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七個,叫七大,十八加七,二十五。
用這二十五條,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無論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還是自然現象,統統都包括了。
佛是很會用歸納的方法,把非常複雜的東西歸納成很簡單。它非常深奧,但是你聽起來不覺得它很難,對學習的人能夠增長信心。
觀世音菩薩他的修行方法就是用耳根,所以菩薩慈悲,千處祈求千處應,他不是先見到,他是先聽到。接受到有緣眾生的感,菩薩自然就應,用什麼方式應?《楞嚴經》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說明一個什麼事實?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自己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他怎麼會有分別執著。所以,佛菩薩在世間現身,在六道、在世間現身,都是如幻如夢。你跟他有緣,你見到他了,沒有緣的人沒見到他。見到他一定得利益,他會讓你感受,我們中國人講氣分,外國人說磁場,你感受他的磁場。在這個磁場裡面,煩惱不生,習氣不會現前,正知、正覺、正念會現前。為什麼?他跟自性通了,五倫、四維、八德,佛家所說的三藏、三學、三慧,六根、六塵、六識,這些東西無非性德,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
因為有障礙,它不能現前。我們今天有煩惱障、有所知障,這叫二障。煩惱裡頭,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它們起作用就是輪迴,迷惑、造業、受報,受報時候又迷惑、又造業、又受報,永遠在流轉,它停不下來。如果哪一天停下來,六道就沒有了。
我們只要知道六道還在,我們就肯定自己煩惱習氣沒斷,為什麼?斷掉它不存在了。沒有斷,外面境界會影響我們,心為境轉很苦,六道眾生。真正覺悟了,轉過來了,你就得自在,轉過來怎麼樣?是境隨心轉,不一樣了。我心善,境界沒有一樣不善,我心惡,這世間沒有一樣不惡,就是外面境界隨著我們自心轉。
觀世音菩薩修耳根,耳是聞,他聞自性,自性之外的他不緣,專一。所以,他修的法門叫反聞自性。《楞嚴經》上說,「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無上道是妙覺果位;換句話說,觀世音菩薩早就成佛了,不是普通人,妙覺位再來的。
妙覺再來,永遠不失妙覺,也就是說,他永遠不曾起心動念過。
為什麼?起心動念這個虛妄的境界沒有了。那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度不了眾生,境界沒有了,你度什麼?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觀音菩薩真實慈悲,遍法界虛空界,剎土無量無邊,眾生無量無邊,哪個眾生有苦難他全知道,他化身去了,分身去了。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坐在那裡聽經如如不動,神識從頭頂上出去,到哪裡去?十方世界,一切諸佛講經教學的道場他全知道,他去聽經去了。諸佛所講的經論不是相同的,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諸佛所說的這一切經,他都圓滿的得到了。得到之後,告訴諸位,災難來了害不害怕?告訴大家沒事。災難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心不動,這比什麼都重要。要坦然、要鎮定,我們這個心不會被境界所轉,說一句容易懂的話,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這是第一樁重要大事。你不怕,你就生智慧,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怕一害怕,心一亂,那就麻煩大了,就隨業流轉。所以在平常一定要養成,叫修養,養成什麼?養成真正認識生命,就是要肯定生命是不生不滅的,你就不會怕死了。
人在臨命終的時候,特別是災難,怎麼死的?我覺得百分之百是被嚇死的,他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被嚇死了。嚇死的人很可憐,是魂飛魄散,他的魂魄不能聚在一起,聚在一起成形,他能辦事。一下子統統分散了,這很可憐。
分散會不會再成形?會,如果分散太厲害,他恢復時間很長,當然還是會恢復的。
大災難會產生這個現象。人為災害裡面,像原子彈,這個一爆發的時候,人的確是魂飛魄散,確實這個樣子,所以那個罪很重。這些被炸死的這些靈魂,沒有一個不怨恨他,要是死十萬人就有十萬個冤親債主,死二十萬人就有二十萬個冤親債主。聽說現在的核武,一個原子彈可以消滅一個城市,一百萬人居住的城市,那就是一剎那當中他就找了一百萬個冤親債主。如果人曉得這個事實真相,誰敢幹這個事情?沒有人敢幹這個事情。你要去投原子彈,你去投,我才不幹,這種業報永遠報不完的。這是我們這裡講第一善,投原子彈這是第一惡,惹這麼多冤親債主,哪一輩子才能夠了!第一大善要做,第一大惡決定不能做。
第一大善,善中之善無過於念佛,念佛才是真正作善之第一著。為什麼?念佛是是心作佛。能嗎?不成問題,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佛講得很清楚,你本來是佛,你現在念佛,念佛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你看你本來是佛,現在又想作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你本來不是佛,你現在想作佛,你在作夢;你本來是佛,現在作佛是理所當然,你要有信心。信心不逆的時候,災難現前就不驚不怖了。現前怎麼樣?好像沒事,不會被它所驚動。這個時候顯出你的定功,不慌不亂、不驚不怖,用智慧來處理。智慧是什麼?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這個共業裡面有我,我們這一聲佛號就把阿彌陀佛請來了,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如果我的別業跟這個業不共,災難來了,我還會留在人間,留在人間這個意思是別有任務。那個任務要回歸我們這個作善之第一善,為留下來的眾生表法,教化這些眾生。只要是留下來的眾生,肯定都很好教,為什麼?他們老實、他們聽話、真幹,符合這六個字的肯定都留下來,不聽話的、不老實的、不真幹的統統走了。所以那個時候眾生好教,這是肯定的,留下來是幹這個事情,不是幹別的事情。我們學到這裡明白了,心理上就做準備了。兩樁事情做一個準備,這一個準備是什麼?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把這兩樁事情都擺平了,都解決了。
所以「耳當自端」舉這一個例子,即為觀音大士反聞自性之耳根圓通。「大士不逐聞塵,返聞自性,是為端耳」,因為觀音大士這個法門與我們念佛有密切關係。你看印光大師,這是依循過去祖師大德的教誨,教我們怎麼念法。佛號從心中生起,這個注意,怎麼注意?我心是阿彌陀佛,所以佛號從心中生起。心裡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外頭來的,不是你心裡頭的。這個意思很深,又不能不知道。心裡頭真有,什麼是真有?念念不忘,是心裡頭第一樁心事,念念不忘。有時候好像忘記,其實沒忘。就像我早年在台北景美我們的華藏圖書館,過年的時候,有一位老居士,應該有七十多歲,過年,來拜年、來看我。告訴我,他說:法師,我這幾年念佛功夫很得力。我說:好,太難得了!他說:我什麼都放下了,可是還是有一樁沒放下。我說:什麼東西沒放下?孫子沒放下。他並沒有一天到晚孫子孫子,他沒有,他沒有念。但是什麼?他真的心裡沒有放下。我就告訴他,我說:你把阿彌陀佛跟你孫子兩個對調一下,你就成功了。怎麼對調?孫子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孫子,這個念頭一改變的時候,你的功夫真得力了。
這個對調會不會有罪過?你要曉得,你那個孫子真的是阿彌陀佛,他不是假的。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的孫子是眾生,他本來是佛,他本來是哪一尊佛?本來就是阿彌陀佛。你能做如是觀,你的境界就轉過來了。這不是大不敬,這是幫助你到西方極樂去成佛。你到極樂世界成什麼佛?你跟阿彌陀佛學的,你將來學成了,還不就是阿彌陀佛嗎?阿彌陀佛絕對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我是阿彌陀佛,你們可不能用我的名字」,阿彌陀佛絕對不會說這個話的。阿彌陀佛是究竟圓滿佛,每一尊佛都能修到究竟圓滿,修到究竟圓滿就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所有一切諸佛的通號,每一尊佛都能稱阿彌陀佛。佛沒有名號,從究竟圓滿上來講,統統是阿彌陀佛。
那釋迦牟尼呢?
釋迦牟尼這個名號是教化眾生,從眾生上起的,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淨。我們要問,哪一尊佛不清淨,哪一尊佛不仁慈?每一尊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是性德,菩薩的名號是修德,性修不二,性修一如,這華嚴境界。所以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不是妄想,是幫助我們提觀照功夫,在一切時、一切處統統能提得起來,這叫真念佛人。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第二念是阿彌陀佛,第三念是阿彌陀佛,一切念全是阿彌陀佛。你怎麼不會往生?肯定往生!麻煩出在哪裡?麻煩就出在執著,執著是錯的,執著是末那變現出來的。末那是染污,染污的根源。這個根必須把它拔掉,就用這一句名號,把所有一切不善的根全拔掉了,這個東西太好了。淨宗無比殊勝方便,令一切有緣眾生,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修行方法,他真聽懂了,真聽明白了,依教奉行,他這一生肯定作佛去了。
所以「不逐聞塵」,塵是什麼?聲音,音聲,色相、音聲,不會受它的影響。你聽到了、你看到了不受影響,要在這個裡面學習。我們一般像看電影一樣,你可以欣賞它,你不會生起執著的心,不可能生起;也就是說,你不會佔有它,不會想把這個擁為己有,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盡情去欣賞。欣賞什麼?自性之美,自性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自性變成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都可以欣賞。不能迷,什麼叫迷?起貪瞋痴慢就迷了。欣賞當中不生貪瞋痴慢,這是什麼?方老師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沒有貪瞋痴慢,不生煩惱,他生智慧不生煩惱。他會讚歎,自性無量無邊的功德,能生能現,不思議的境界,叫佛知佛見。你看《華嚴經》,華嚴境界多美、多殊勝,自性變現的。六道輪迴,地獄、餓鬼、畜生都是自性變現的,那是自性一念不善變現的,諸佛菩薩境界是一念純善變現的。善跟不善平等的,因為你沒有分別,你沒有差別,平等境界現前。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Bf1FzHUj/
標準是禮 英文
(Standard is etiqu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