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跟我們講,真正快樂是不需要外面境界,那個快樂從內心裡面生出來,像泉水一樣,它自自然然往外推湧,叫法喜充滿。那個快樂怎麽得來?清淨心。清淨心會有什麽快樂?生智慧、生般若,他怎麽不快樂!(bliss of the dharma)
淨空老恩師:修行,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法喜充滿
佛法裡頭告訴我們,
如果這一生有福報,來生沒有福報,這個福報是假的;
這一生沒有福報,來生有福報,後生有福報,這福報是真的。
佛法看得長遠,福德累積得生生世世享受不盡,那才叫真實。
世間的福報是假的,不是真的,曇花一現,天上的福報也不是真的,時間雖然比人間長一點,有限。
現在我們知道,以我們的身分,以我們的程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第一福、第一德,能不能?
真能。如果確定這樣一個方向目標,你就敢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
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麽?
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
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諸佛如來五眼圓明,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看不到的,沒有聽不到的。
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祖師大德常常教人,聰明人要有前後眼。這個人真正有智慧、真正聰明,那是說什麽?
他能看到過去,他也能看到未來。
如果現在很快樂,將來不快樂,這個樂是假的不是真的;
現在受一些罪,將來很快樂,這是真的,這是值得去做的。
只顧眼前不知道前後,這叫愚痴。
眼前的果報時間不長,特別是現在人壽不足一百歲,時間很短促,無論是受苦受樂,實在講都很有限。
如果有前後眼,我們對於眼前的事情就能放下,就能夠忍辱,要為來生著想。
佛跟我們講,真正快樂是不需要外面境界,那個快樂從內心裡面生出來,像泉水一樣,它自自然然往外推湧,叫法喜充滿。
那個快樂怎麽得來?
清淨心。
清淨心會有什麽快樂?
生智慧、生般若,他怎麽不快樂!
我們凡夫的心不快樂,因為生煩惱。諸佛菩薩、修行有功夫的人,他心地清淨,他生般若、生智慧,這是真樂,那才叫真正有福。有福的人心裡頭生智慧,真快樂,那個是有福報!
人心清淨,給諸位說,那是真正的享受、最高的享受。
這裡面有真正的快樂,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快樂、喜悅,叫法喜充滿。
一般世間人看到修行人很苦,他生活太苦了,哪裡曉得那個修行人看世間人真可憐、真苦,看法不一樣。
修行人你說穿得破破爛爛,吃的有一餐沒有一餐,他有真樂,我們世間人沒有辦法理解。
世間人的苦樂,出世間的人他理解,出世間修行人的快樂,我們世間人不能理解。
他有真樂,他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法,他都清楚、他都明瞭,他不迷惑。
釋迦牟尼佛在世給我們表演的,苦行僧,他示現這個樣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所有的財產叄衣一鉢,叄件衣一個鉢,那是他的財產全部就這麽多。
在我們看起來這苦不堪言,這日子怎麽能過?他是其樂無比,從什麽地方顯示出來?
從他教學,講經教學你看他多快樂,他精神多好,學不厭、教不倦。教學講經還給人做好榜樣,示範給人看,永遠不疲不厭,其樂無窮,這個才真正叫幸福美滿的人生。
以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從哪裡看?
從釋迦牟尼佛看,你看出那最高的享受。
中國古人常講「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比不上覺悟的樂。
所以世尊捨其王位求覺,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裡頭有大樂,這個是真樂!
世間之樂,佛在經上常說樂為壞苦,懂得的人不多,但它是事實。
多少人迷戀在其中,到離開的時候、分手的時候苦不堪言,難分難捨,苦報現前。
出世間的大樂,大自在,大圓滿。
佛陀在《戒經》裡面告訴我們,佛不在世的時候是「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為什麽?
苦能夠時時提醒我們自己的警覺,一享受就迷惑顛倒了。
所以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不贊成無益的苦行,可是對我們修學有利益的苦行,佛還是讚歎。
你能吃苦,你能夠持戒,你身心清淨,你得自在。
如果真的是說放下五欲六塵、放下七情五欲,人真就沒有快樂了,那學佛乾什麽?
佛所標榜的,學佛是離苦得樂。
什麽東西是苦?
七情五欲苦,你的身心不健康,你的身心被染污。
佛教給我們都是真的東西,一點都不假,我們自己要知道,要明瞭。
所以要學,如來身,自性清澈,我們要學佛,遠離一切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放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iCbfKgRn/
法喜充滿 英文
(bliss of the dharma)
標籤:
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