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大乘經教上,常常教導我們廣學多聞,到底我們是「廣學多聞」,還是「一門深入」?
「廣學多聞」是教菩薩的,
「一門深入」是教初學的。
所以你要曉得,佛這些話對誰說的。
我們今天沒有開悟,我們是凡夫,
自己一定要承認自己現前的地位,
「我是凡夫地位」,
你一定要接受佛陀教誨,一門深入。
到什麼時候我們才廣學多聞?
佛法裡面的標准,是到你明心見性;
你的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
無明也破一品了,這個時候廣學多聞。
所以我們懂得,
「一門深入」是修定,
定裡面有慧,但是以定為主。
用我們平常寫的二十個字的綱領,
初學的人就是
以真誠、清淨、平等為主,
這是一門深入;
正覺、慈悲那是往上的境界,
法身大士學的。
如果我們沒有真誠、清淨、平等,
你就廣學多聞,
那是清涼大師講的話,
「增長邪見」。
你也去慈悲廣愛眾生,那就是
「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
所以我們要懂得,
佛說的話哪些是對我說的,
哪些是對他說的。
他是菩薩,我是凡夫;
他是法身大士,我是個初學。
你要不搞清楚,你就會錯了。
所以一定要一門深入。
我們死心塌地修淨宗法門,
頭一個目標,「功夫成片」。
所以修行不能沒有目的,
不能沒有目標,
你要是沒有目的、沒有目標,
你的功夫就浪費了,
古人所講「功德唐捐」。
我們學的是什麼?
功夫成片。
達到功夫成片之後,
依舊一門深入,
往第二個目標上邁進,
「事一心不亂」。
達到這個目標,還是一門深入,
再向上提升,提升到「理一心不亂」。
然後才可以廣學多聞,
智慧開了,一聞千悟。
沒有達到這個標准,
不可以廣學多聞,
廣學多聞對你決定造成障礙,
這個障礙在佛法裡面講叫「所知障」。
真正發心修學不可以不知道,
功夫用在一部經典上決定有好處。
有同學問,他說:
「法師教我們一門深入,
我們今天專學《無量壽經》。
法師早晨講的《十善業道經》,
我們可不可以聽?
您講的《華嚴經》,
我們可不可以聽?」
在這裡我告訴大家,
凡是我所講的都可以聽,
不是我所講的都不可以聽,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為什麼?
我所講的,
我們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
幫助你在這一部經上的悟處,
對你學這一部經的悟處有幫助。
別人講為什麼不能聽?
別人的方向、目標跟我不一樣,
會給你造成障礙,不能幫助你開悟,
反而障礙你開悟,道理在此地。
到你什麼時候真的開悟了,
那就什麼人講的都可以聽,
你沒有開悟的話不行。
這個開悟就是禅宗裡頭的標准
「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到那個時候所有一切限制都沒有了,
完全解放,你自己可以作主了。
當你沒有到達這個境界,
我們只跟定一個老師,
只學一個法門,決定正確,
這才叫做「精進」。
節錄自淨空法師
大乘無量壽經細講之109集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8/77202.html
佛在大乘經教上,常常教導我們廣學多聞,到底我們是「廣學多聞」,還是「一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