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健康不能不重視,學佛的人沒有健康的身體,這個表法不好。
飲食不能不注意,過了期的東西,味道變的東西,決定不能吃。不要說佛門裡要惜福,你是惜福,可是一生病好多人去侍候你,那叫惜福嗎?
不麻煩別人叫惜福。
所以健康不能不重視,學佛的人沒有個健康的身體,這個表法就不好。一看你學佛人是這樣,誰還敢學佛?
所以飲食要特別注意。
我跟老師在一起,參加過不少的宴會,宴會當中通常我都坐在老師旁邊,老師看到那個菜裡頭不太對勁的時候,他就碰碰我別吃,豆腐餿了,味道變了。
這些地方戒律懂得通權達變,譬如五辛,五辛是蔥、蒜、小蒜(蕎頭)、韭菜還有洋蔥,這五種。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五種不能吃,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
現在能不能吃?現在要吃。為什麼?這是解毒的,現在哪一樣沒有毒?
我們早年在華藏圖書館,我們就唯一這麼個小道場,韓館長她在統理大眾,規定每個星期一定要吃一次大蒜,大蒜好難吃,生的大蒜辣得不得了,逼著大家每個人至少每個星期吃ㄧ片。
為什麼?
這是解毒,幫助你抵抗力,特別像傷風感冒那很管用,治病當作藥用。這個不叫破戒,這在佛法叫開齋,有開緣。
還有酒,素菜裡面用料酒可不可以?
可以,那不會醉。
酒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把它放在五戒裡頭?
五戒就重戒,其實五戒裡頭前面四條叫性戒,就本身就不可以。
酒叫遮戒,遮是預防,預防什麼?
預防你怕你犯戒,是這個用意,預防酒醉之後犯殺盜淫妄,是這個意思。
所以老師有一次告訴我們,跟我們大家講的時候,他說如果我們的酒量,人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釋迦牟尼佛這條戒就不會制了。
中國讀書人都知道三百杯的典故,這個典故是真的不是假的,就鄭康成(鄭玄)。鄭玄的老師馬融,在馬融那裡三年,馬融的學問,他大概全部都學到了,這麼一個年輕人。
馬融講學還喜歡聽音樂,他拉了一個帷幕,像我們這帷幕,他在那裡講學,背後都是女孩子在那裡唱歌、彈琴,他有這種雅興,馬融官做得也很大。
學生聽他講演,哪一個不想這樣看看幕後那些女孩子,只有鄭玄一個三年如如不動專心聽課,所以馬融知道他的東西全部他得去了。
這個老師是很難得,也是漢朝的名人,《漢書》裡有他的傳記。心量還是小一點,學生超過老師他知道,他還有點嫉妒,想害他,害他怎麼害?
把他灌醉。
鄭康成離開的時候,馬融帶著所有的同學到十里長亭給他餞行,每個人三杯酒,就真的三百多杯,醉的時候就好整他了。沒想到三百杯喝下去之後,小小的禮節都不失,這真叫人佩服。
在中國飲酒的,鄭玄以後沒有這個人,鄭玄之前也沒聽說,鄭玄之後再也看不到了,三百多杯一點沒事,典故從這來的,不是隨便說的,確實有其人有其事。
所以老師說我們酒量都像鄭玄的話,釋迦牟尼佛這條戒就不必立,就沒有了。這個道理要懂,他是怕你醉後亂性。
佛是很講道理的人,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持戒才有方便,你才有分寸,才不至於死在戒條當中那又錯了。
死在戒條你不就執著了嗎?
佛法頭一個教你破執著,所以這道理不能不懂。 每一條戒都是活潑的,所以戒律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什麼時候有開緣,戒一定要開;什麼時候一定要持,就是決定不能開。
這個裡頭特別就是酒,酒的開緣是最多,譬如生病,中國中醫裡面很多用酒做藥引,這時候要用。你不能說治病的時候,我還是要持戒,那就愚痴,佛不是這樣說法的。
換句話說,如果有特別應酬的地方也有開緣,譬如達官貴人在大宴會當中有酒,可不可以用?
可以。
那是什麼?
度眾生!
不要裝得那麼嚴肅,讓人家看到不能學佛,你看學佛這樣也不能吃,酒都不能喝了,這還能學佛嗎?
在那個時候你就隨緣,你讓他:學佛是這麼活潑的,那我也可以。要明白這個道理。
https://youtu.be/feRdZ5ZoMaY
https://m.facebook.com/groups/amituofobuddha/permalink/1851357938394781/
淨空法師:健康不能不重視,學佛的人沒有健康的身體,這個表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