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用內功,不向外,那就是禪定,就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下就妨礙你見性,它障礙你,放下了障礙就沒有了 - Letting Go
佛法用內功,不向外,那就是禪定,就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下就妨礙你見性,它障礙你,放下了障礙就沒有了。
所以,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放下塵沙煩惱就證得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與學不學也沒關係,這是回歸自性。自性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就在當下,為什麼見不到?有這三種障礙,三種障礙除掉了就見到了。
恭錄自 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0集2014/02/15
修行修的是什麼?|淨空老法師開示
佛法的修持,無論是哪一個法門,究竟圓滿的成就,一定要與自性相應,這是絕對的標準。自性就是真心,也叫本性。
虛空法界就是自性變現出的相分,所以經上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兩句話是描繪自性的真實作用、真實的狀況,也就是我們講的實相。與這個相應才叫真正的學佛,才叫做大乘佛法。
所以大乘人、上上乘人、圓頓根性的人,就是心量大,對於這個世間一切事物並不在意,也就是說不會過分的分別、執著,這種人就是大乘根性的人,就是圓教根性的人。他修學不但速度快,而且所得的功德利益,不是一般修行人能夠相比的,這也就是經典裡面常講的,他修相應法。
這個相應就是與自性相應,與性體相應、與性德相應、與性相相應、與性用相應,這是一個修行人不能不知道的,但是知道的人確實鳳毛麟角。
因此,薰習就重要了。佛法非常重視薰習,世尊四十九年說法,把不定性這一類根性的人薰習成種,特別顯示在《大般若經》裡面。為什麼佛這一句話、一個教誨要說幾十遍?甚至於說幾百遍,為什麼要這麼講法?就是讓你不斷的薰習,使凡夫能變成聖人。
我們每天為什麼要誦經?誦經就是薰習。讀經、研討都是薰習,能夠真正獲得功德利益,薰習與修持相應,相應再加上薰習,這兩者相輔相成,成就就不難了。
以這個功德念佛往生,可以達到上輩往生,上輩往生就花開見佛,這是成佛作祖的捷徑。你們有緣分,也就是有這個機會,有薰習的機會,有聞法的機會,自己要知道珍惜,要真正用功努力去做。
今天世間法常常提倡到宏觀世界,宏觀是什麼意思?心量拓開,看全世界不要看局部,這是心量已經放大不少了。但是跟佛法相比,那心量還是小。你所思所慮、所作所為,只利益這個地球,這個太虛空當中,像這個地球無量無邊,你還沒想到。雖然說你沒想到,你達不到,那是另外一樁事情。
雖然力量達不到,但是不能沒有心。只要你有心,力量雖然達不到,功德也是圓滿,這是世尊在經上常說的。所以念念為佛法想,念念為一切眾生想。我們幫助一個人就是幫助佛法,就是幫助一切眾生。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這些事情是我們應當要做的,是我們的分內事情。
修行修的是什麼?與自性相應,也就是真正的念佛法門,這個我們剛剛沒多久講過,你看吉祥雲比丘講的二十一種念佛法,這是最殊勝的念佛法。
如果實在做不到,自己業障習氣很重做不到,那你就放下身心世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你就能做到,這是吉祥雲比丘給我們做示範,為什麼他選擇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大家能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我們幫助一個人就是幫助佛法,就是幫助一切眾生;我們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佛法,成就一切眾生。
恭錄自《淨空老法師早餐開示第三集》20-012-0010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815153130/posts/pfbid028tZq7rzFgBTd4M9oJ3gNd3pg7rdpLGJGvHRRY9i69GHQWW9XSqS63ku4veyoZRRCl/?mibextid=Nif5oz
放下 英文
Letting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