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敬謙和自消業】自己的業障要自己消,要知道任何人不能代替。佛經上講「父子上山,各自努力」,父子都不能代替,沒有人能代替,一定要懂得自己消業障。消業障,我們平常講四個字,「誠敬謙和」,真誠、清淨、謙虛、和睦,對待任何人你都保持這個態度。
自己的業障要自己消,要知道任何人不能代替。
佛經上講「父子上山,各自努力」,父子都不能代替,沒有人能代替,一定要懂得自己消業障。
消業障,我們平常講四個字,「誠敬謙和」,真誠、清淨、謙虛、和睦,對待任何人你都保持這個態度。
學佛答問 2006/12/15
對人對事對物,自己謙虛,恭敬心生起來,這是德。
謙敬是自性的性德,沒有障礙,自然流露出來。
聖人教導我們學謙、學敬,誠敬謙和,聖人教我們,教我們什麼?
去煩惱,誠去妄,敬去慢,謙去懷疑,是去煩惱的方法,和是溫和。
淨土大經科註(第548集) 2012/10/5
誠敬謙和是性德,中國古人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都是性德。
一個正常的人,這個德自然流出來,覺悟的人,就是明理的人,自自然然流出來,本能。
迷了的人,流出來是相反的,流出來的是貪瞋痴慢疑,這是性德的反面,流出這個東西,這叫煩惱。
它永遠障礙自性,自性不能現前,這些東西起作用,就是造業,業裡頭有善惡,這就是六道輪迴的因。
淨土大經科註(第548集) 2012/10/5
業障的淺深對我們修學影響很大,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真正的功課,要認真去做的,擺在面前第一門功課就是消業障。
業障在哪裡消?
也就是我們的學習、我們的功課怎麼做?
在生活上做,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學習,學習謙虛,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教導我們,真誠、清淨、謙虛。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52集) 2006/11/5
希望我們做到真誠,沒有虛偽;恭敬,沒有傲慢;謙虛,沒有自大;和睦,互相學習,互助合作。
慢慢的我們都能夠覺悟,都能夠明瞭,遍法界虛空界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事實真相。
為什麼我們不能明瞭?
堅固的執著所謂是門戶之見。
自尊自大,輕慢別人,造成對立,造成矛盾,甚至造成衝突,這些都毫無意義,完全錯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52集) 2006/11/5
所以在世間做學問、出世間修道,最重要的是心要虛。
《易經》裡面講
「滿招損,謙受益」,
謙虛的人得益處。
自己滿,自以為是,你就不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能夠接受別人的教誨,那你什麼都得不到。
人要能夠常存謙虛,真的受益,為什麼?
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如果不認真的學習,這個東西淘汰不掉,一定要認真學習才能夠淘汰得掉。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52集) 2006/11/5
認真學習到哪裡學?
除了自己之外,個個都是老師。在大乘菩薩戒裡面,《菩薩戒經》,佛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們對待一切眾生都把他看成是我們的父母,佛講他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
要常常存這個心,你天天都在進步,天天福慧增長,學無止境,成就你自己圓滿的智慧德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52集) 2006/11/5
哪一個人,不管他說話不說話,那個形象都是自己的好樣子。
他做錯了呢?
錯了也是提醒我們,好樣子,我有沒有犯他那個過失?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學到了。
他做對了、做好的,我想想我有沒有?
沒有要向他學習,如果有,要好好的保持不要失掉。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52集) 2006/11/5
所以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必是必定,肯定的。
三個人是什麼?
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這叫三人行,那兩個人一定是我的老師。
好人,向他學好;
壞人,他常常提醒我,我有沒有那些毛病,有趕快改,所以他也是我的老師,他在我面前示現,讓我好好反省,全是恩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52集) 2006/11/5
毀謗我的,侮辱我的,無論他是有意、無意,我都把他當作善知識看待。
他毀謗我,我聽到了,我好好想想我有沒有過失,有過失,感謝他,他提醒我,我趕快要改;
我沒有這個過失,
我也感謝他,為什麼?
他替我消業障。
我現在沒有這個過失,過去肯定有,生生世世不知道幹錯多少事,怎麼可以生氣?怎麼可以不高興?
我聽了難過、不高興,那你想想我錯了,他來考試我,我沒有通過。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52集) 2006/11/5
我們必須要學聖人,要學佛菩薩。
佛菩薩尊重一切眾生,自己謙卑,斷除一切損人利己的念頭,於一切人、一切物往來接觸,表現都是誠敬謙和,自卑尊人。
在日常生活當中,善人幫助他,惡人也要幫助他,他是人。
我們只記別人的善,
不要記別人的惡。
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 2007/4/16
真正聰明人必須愛護自己純淨純善的心性,決定不肯把自己純淨純善的良心做為別人的垃圾桶。
若是只裝別人的不善,只記別人的不善,我們的心就變成不善,這是大錯,這是把自己的良心做別人的垃圾桶,這錯誤。
所以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心裡的垃圾清除乾淨,心裡決定不放別人過失,口中不說別人過失。
所以我們對人讚歎他的善,不要記他的惡,保持自己純淨純善,這是我們這一生學佛能不能成就的關鍵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 2007/4/16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276273048/posts/pfbid02nQFSTxxtNB8xbZnvnrq9c8kyAqTAy8KHdtxe3JUMVotUkb5xHK9UWEaiEM4ktYr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