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恭喜發財】我們的發財是要功德法財,以真實信心、懇切的願心執持阿彌陀佛名號,開發自性無量智慧、無量功德法財。祝福大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祝福大家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謝謝大家!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新年好!
過年,我們在《受新歲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的懺悔,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這是最好的教育。
佛自己說:「我今欲受新歲,我無過咎於眾人乎?又不犯身口意耶?」
過年,釋迦牟尼佛跟大家講開示,他帶頭反省:
第一,我這一年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過失?
換句話說,
有沒有做對不起人的事情?
第二,我有沒有犯身口意?
就是我有沒有造十惡業:
身,殺、盜、淫;
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
意,貪、瞋、痴,
身三、口四、意三,
我有沒有犯?
新年開示,我們就能體會到釋迦牟尼佛天天都是這樣反省,新年更是特別提醒。
那是成了佛,究竟圓滿的果位,尚且要這樣做法,天天檢討、天天反省,何況我們凡夫?
我們想想,自己是生死凡夫,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改過,我們在六道輪迴是每況愈下的,不會提升,這個要知道。
不是向上走,就走下坡路,這多麼危險!
前途一團黑漆,還能夠放逸嗎?還能夠懈怠嗎?
聽憑無常到來,手忙腳亂,那時候遲了,來不及了。
是必須趁我們身體還健康、頭腦還清醒的時候,要認真懺悔,要徹底改過自新。
學佛,多少要幾分像佛的樣子,這才是真正聰明人。這是佛過年的時候給我們做的榜樣。
我記得有一年過年,李老師在蓮社為大家講開示,一開端就說:
過年大家都喜氣洋洋,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你,細細想來,有何可喜?
壽命少了一年,業障增加了不少,嚴格的講是悲哀,哪有什麼可喜的!
世間人顛倒,把可悲的事情當可喜,真正可喜的事情早忘得乾乾淨淨。
如果我們世情一年比一年淡薄,道念一年比一年濃厚,那是可喜!
還在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把這句佛號不當作一回事情,那有什麼可喜的?
要生極樂世界,
要學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在哪裡?
《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你每一天讀誦,每一天學習,沒有離開阿彌陀佛。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都不離開阿彌陀佛,這叫真念佛。
要把經典裡面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這裡面的教訓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使自己跟經完全相應。
經典跟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融會成一體,叫契入彌陀境界。
你能夠契入彌陀境界,不必完全,能夠契入少分,往生就有把握。
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上講的相違背,那你天天念誦也沒用處,你不能往生。
所以經教不是念的,
經教是教我們要實行的。
《無量壽經》教我們要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
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不但不能做,念頭都不能起。佛菩薩如何保佑我們?
經典裡頭的教訓是保佑我們,我們能夠依教奉行,種善因得善果,這是保佑。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是《無量壽經》全經的總結。
如來所行,心行上是清淨行、平等行、覺行,就是清淨平等覺;
事相上,我們將無量無邊的如來行歸納為五個科目:
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就是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在我們生命當中落實。
這五個科目不但是淨土法門修學的根本,可以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總歸結。
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與這五個科目相應,這就是萬德洪名落實了;
能夠聲聲佛號都具足這五個科目,那就是佛功德。
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自己跟佛的差別在哪裡?
把這五個科目,我們要把它做到,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我們才是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解同佛解、行同佛行。
我們做到了多少?
我們這個佛號為什麼念不好?
念了這麼多年,西方極樂世界連個影子都沒有,一點消息都沒有,我們的修學一定有錯誤,這就是值得我們認真去檢討的地方。
錯在哪裡?
錯在沒有根。
淨業首重三福,這不是淨宗特別重視的,修哪個法門都重視。
佛說得很清楚,
這三福叫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這句話說得多重!
三世,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這叫三世。
菩薩修成佛道,決定不能違背這三條,違背這三條不是佛法。
這個三條是佛法裡頭,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
三世一切諸佛都用這個做最高的修學指導原則,這能違背嗎?這能小看嗎?這能疏忽嗎?
凡是修行不能成就的、中途變節的,都是沒有把三福當作一回事情,你細心去觀察,他對三福不重視。
這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的,是三世一切諸佛都這麼說的。
如果有心想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念佛往生淨土,你一定要修淨業三福;
不從淨業三福下手,
淨土不能成就。
淨業三福第一條
實際上是落實
儒釋道的三個根,
孝親尊師
落實在《弟子規》,
慈心不殺落實在因果教育,後面是修十善業。
這些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起心動念,是自己的言語造作。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些基本的戒條相不相應?
相應是善的,不相應是惡的,斷惡修善標準在這裡。
這三個標準是三教聖人定的,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不是哪個人發明、不是哪個人創造。
唯有性德才能夠開發性德,孝敬是性德,佛教導我們從這個地方下手,開發自性圓滿的性德,阿彌陀佛就是自性圓滿的性德。
這樣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
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
也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
最後我們也隨俗,
新年恭喜發財;
我們的發財
是要功德法財,
以真實信心、
懇切的願心
執持阿彌陀佛名號,
開發自性無量智慧、
無量功德法財。
祝福大家
改往修來,洒心易行;
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祝福大家
諸惡莫作,歲歲平安;
眾善奉行,年年如意。
謝謝大家!
本文節錄自二O二O農曆新春開示(共一集)馬來西亞漢學院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7604945518/posts/pfbid032zdagr8p9axA1vLeseh1fjwNjPyn8bVv2n1R8wjvrNSWByArvnPJB7gCiPxEptg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