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不能救】 - Blessings cannot save
福不能救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十三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13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1-011-0013&lang=zh_TW
心是正報,土是依報,依正莊嚴,所以我們天天在念,天天在修。假如我們讀經、念佛,我們這個心沒有把它修成清淨,你的佛跟經叫白念了。當然我說白念也說得太過分一點,這個念只有福報,變成福德而不是功德。我們佛門裡面講的德,這個也要知道,心不清淨,你念佛、念經變成福德,將來的果報就是六道裡面的福報,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能莊嚴佛國土。如果我們讀經、念佛,真的念到心清淨,那就是屬於功德。功德跟福德要分清楚,福德解決不了生死問題。你看六祖在《壇經》裡面講生死事大,六道輪迴,福不能救,有福的人沒有辦法出三界,福不能救。一定要有功德,才能夠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這是一定要曉得的。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三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03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1-011-0003&lang=zh_TW
「功德」,什麼叫功?什麼叫德?這兩個字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決定不可以誤會。功是功夫,功是功行,這個字念去聲,也就是講修行,修行是功夫。德是講的果報,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耕耘是功,收穫就是德。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就是得失的得,是同一個意義。你有功夫,你一定就有收穫。這種功夫是真實的修行,譬如我們持戒,這是功,你一定得定,因戒生定,定就是德。修定又是功,定能開慧,開智慧就是德。智慧開了能破無明、能斷煩惱,自己能成就無上菩提涅槃,那就是德。所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樣,像我們做一點善事,出錢出力做一點善事,那是屬於福德。福德所得的果報叫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不能超越輪迴。功德可以超越輪迴,可以脫離三界,福德不行。六祖大師在《壇經》上也說得很明白,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沒有用處。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二集) 1994/1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2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26-0002&lang=zh_TW
功德要曉得,要認識清楚,不是到寺廟裡捐一點錢,去幫幫忙,這就叫功德,那就大錯特錯了。你看看過去梁武帝當權的時候,有權有勢,護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個道場,度出家人幾十萬人,自己很驕傲,功德很大。達摩那個時候到中國來,見到他,他就問達摩: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說:並無功德。這一盆涼水澆到頭上,梁武帝聽了很不高興,不護持他。所以達摩沒法子,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沒人理他。等了九年,等一個慧可,他修的那是什麼?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正像《六祖壇經》裡面所講的,生死的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沒有辦法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一定要功德。通常我們講持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是功,開智慧是德,戒、定、慧!在此地也一樣要認清楚,憶是功,念是德,念是功,見是德,你看這說得多簡單,真的把修學的總綱領,真實捷徑傳授給我們了。這的確是佛祖的真傳。下面給我們講的方法,怎樣修功。
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九集) 1994/1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19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26-0019&lang=zh_TW
【清淨。身口意三業。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染之謂。】
離開一切惡業、離開一切煩惱、離開一切污染,那你的心就清淨了。這三句話是有淺深意思不同,最粗的,這是『惡行』造作惡業,這個相最粗;『煩惱』在心裡頭,那就比較細。所以從粗的斷,再斷細的,更細的是念頭,那就是『垢染』,那是念頭,這統統都要放下,統統都要離開。用什麼方法來修?用念佛。所以這個念頭要是起來了、衝動了,趕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這叫功夫。用久了,妄想煩惱自然不起現行,這個心一起心、一動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叫功夫得力了,這就叫功夫成片,只要到這個功夫就能往生。這就說明往生不難!這樣的功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能做到,就是不肯做,那就沒法子了。
不肯做,世緣放不下,不但這個世間緣要放下,再給諸位說,佛緣也要放下。我們在佛門裡做好事,幫助眾生弘揚佛法,給諸位說,你要是貪著在這上面,往生也往生不成,那就完蛋了。這些功德都變成來生的福報,那才叫冤枉!所以弘法利生的事情也是隨緣不攀緣,有緣應當要做,沒有緣決定不要去找。我一定要怎麼做,那就壞了、那就錯了,為什麼?心不清淨。心不清淨不能往生,你說這關係多大,許許多多的念佛人不能往生。這一般人常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多做功德可以往生,錯了!實際上他不是功德,他做的是福德。功德,功是功夫,清淨心是功夫、平等心是功夫,那是決定能往生。戒定慧是功夫,是屬於功德;弘法利生做很多慈善事業,那是福德。生死大事、六道輪迴,福不能救!這從前六祖惠能大師講過福不能救。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7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27-0027&lang=zh_TW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佛這段開示都是說輪迴的事實,單單依靠修福沒有辦法出離輪迴;經上這些教訓,跟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修慧實在是比修福更要重要,而住真實慧就是求生淨土。前面說出雖然修福可以得人天的福報,不能出三界。這個地方接著說,即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家親眷屬要想幫你的忙,這種幫忙,我們在日常修持裡面能看到的。一個就是我們修持為家親眷屬迴向,另外一種是家親眷屬過世之後,我們誦經拜懺給他超度。是不是真能幫上忙?當然是幫得上忙,但是沒有辦法幫他脫離輪迴。而是在六道裡面,可以幫助他減少痛苦,幫助他得福報,這個忙幫得上的;要是幫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這個忙是幫不上的。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
為什麼幫不上?
此地把原因說出來,『邪見業王』。業就是我們常講的業力,邪見業力就是惡業。惡業為什麼把它稱作王?王是比喻,它的力量太大,業力太大,能敵須彌,能深大海,這是《地藏經》上形容的,這個業力太大,原因在此地。『未能捨離』。業沒有消掉,福不能救。消業,諸位要知道,慧才能消業,定能伏。定功深把這個業伏住,它不起作用,我們也能夠暫時得自在。慧生出來之後,業力就轉變了,轉煩惱為菩提,轉變成菩提。慧要緊,唯有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個人沒智慧,沒有定力,單單靠福不能救他,這就是邪見業王,未能捨離,他的惡業沒消掉,是這麼個原因。『常處輪迴而不自在』。在六道裡面輪迴,捨身受身是業力支配的,業力在做主;你自己沒有辦法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想投生到哪一道就投生到哪一道,這個你辦不到,業力在支配你。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十五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15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31-0015&lang=zh_TW
『罪性本空,虛而不實者既銷』,無明也是無自性,罪障也是無自性,換句話說,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以為它有,它就有,你的心恢復到清淨,把這些妄念統統捨掉,它就沒有。換句話說,捨妄念,難!太難了。佛菩薩就是沒有妄念,凡夫是妄念太多,這個東西是業障,障礙佛光遍照。我們今天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清楚明白之後,就曉得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去用功夫。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有這個東西存在,修得再好、再精進、再用功,都是福報,你修福。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壇經》上六祖跟大家開示,講得很好,生死輪迴的大事,福不能救,福不能幫助你超越輪迴,福只可以在三界六道裡享受。可是你要記住,享福沒有不造罪業的,諸位仔細去讀歷史,觀察古今中外的這些帝王、豪門貴族,在世的時候享了幾十年的福,福享盡了,到哪裡去?都到三惡道去了。正是佛法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三途。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五十八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58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31-0058&lang=zh_TW
【漢譯曰,檀施調伏意,戒忍及精進,如是三昧定,智慧為上最。】
這個意思也很明顯。『檀』是檀那,梵語檀那翻成中國意思是布施。所以『檀施』這兩個字,是叫梵華合譯,上面一個是梵文的音,下面是中國翻譯的字義。檀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檀那,這是六度第一個。『調伏意』,意是指慳貪,凡夫、六道眾生最重的煩惱就是慳貪,佛用布施這個方法來調伏。《金剛經》上講,「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心是貪心,貪而無厭,用什麼方法來降伏它?用布施,布施真正的意思就是放下。
『戒忍及精進』,持戒、忍辱、精進。持戒意思很廣很深,簡單的說就是守法,佛法裡面常講如法,如法就是持戒的意思。所以這個戒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戒條。如果你看作五戒、十戒,那個範圍就看太窄小了,應當從廣義上來說。忍辱是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耐心,怎麼能成就?佛在《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無論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要想成就,一定要有耐心。大的成就要有大的耐心,小的成就要有小的耐心,沒有耐心的人不會有成就的。
學佛是一生大事因緣,
我們看到許多同修,修學一輩子不能成就。
你要仔細去觀察,
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幾乎可以肯定的講,缺乏耐心,這是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不守規矩,不守規矩就是不能持戒。持戒是講守法,不肯守規矩、不肯守法,沒有耐心,那怎麼會成就?實在講修學成敗關鍵,佛在大小乘經典裡面為我們開示得很多。而最重要的,真正是當務之急,先要求名師教誡,也就是說你要親近一位善知識。自古以來沒有無師自通的,沒有,凡是有成就的人必有師承,他一定有老師,一定有個好老師。對老師要有堅定的信心,決定遵守老師的教誡,你才會成就。對於老師表面恭敬,實際上不能夠依教奉行,表面上也肯認真努力去做,給諸位說,那只是修一點福報而已。佛法修學的目的是明心見性,是斷煩惱、證菩提,也就是一般講的斷煩惱、開智慧,這才是修學功夫。我們在佛門裡面做出的工作再多,尤其像現代,有不少同修在整理這些錄音帶、錄影帶,把它寫成書本,或者把它放在網路上來流通,這是修大福報。
我們要問,這是不是修行?不是,修行是斷煩惱。你的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有沒有一年一年在減少,一月一月在減少?那叫修行。所以修行跟修福是兩樁事情,不是一碼事,一定要辨別清楚。修行能了生死,修行能出三界,修福不行,六祖在《壇經》裡面講,這個事情福不能救!福再大,不能幫你了生死,這個要知道。甚至於福不能幫你往生,諸位同修不可以錯會,要修行才能幫你往生。為什麼?煩惱輕、智慧長,臨命終時你才有把握。所以這是兩碼事情,千萬要搞清楚,一定要接受老師的教誡,認真的去斷煩惱、去求智慧,這個才對。
精進,可以說是成敗的關鍵,精純而不雜,所謂一門深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教誨我們,實在講我們煩惱太重,習氣太深,很不甘心情願搞一門,總是要涉獵許許多多,這就是不守戒,不守戒就是說你不守法。這種態度修學有沒有好處?決定沒有好處。我涉獵多一點,我將來講經的時候材料很豐富,說得天花亂墜,聽眾聽得歡歡喜喜,你用心就錯了。錯在哪裡?攀緣、好勝、爭強,希望得名聞利養,這個心就錯了,你就不老實了,你怎麼能成功?所以現在老師教學生,難,太難了!過去李炳老在台中,講經說法教學三十多年,跟他修學的學生總有二、三十萬人,幾個人聽話?可能一個也沒有。所以,老師非常感慨的說,學生找一個老師,難,所謂是可遇不可求,老師找一個學生,他說更難,到哪裡去找?一生當中能遇到一個,那就很幸運,法就傳下去了,這是傳人。這樁事情自古以來就難,哪裡去找學生百分之百聽老師話的?老師是個過來人,經驗豐富,學生不肯接受他的教導,那就沒有法子。尤其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誰也不能干涉誰,所以現在這個時代要成就,說老實話完全靠自己!現在縱然遇到真正善知識,也不能像從前老師那麼樣嚴格的教導,不可能的事情,時代不一樣了。所以一定要自己明瞭,自己懂得道理跟事實真相,勉勵自己認真努力去修學。
『如是三昧定』,三昧定就是講禪定,後面『智慧為上最』,後面是般若智慧,這四句也是講的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說老實話,它終極的目標是般若智慧,前面的五條都是手段。如何能令自性般若現前?必須有前面種種的手段、種種的方法來修學,才能叫自性般若現前。般若智慧現前,則世出世間法沒有不通達、沒有不明瞭的。
Blessings cannot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