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臨終十念必須具備的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s),第一個頭腦清楚,一點都不迷惑。第二個,正在這個時候,關鍵的時候,要有一個善友提醒你,你能遇到嗎?最後一念有人提醒你,念佛,念阿彌陀佛。
臨終沒有病苦、
頭腦清醒不容易
淨空老法師:
現在學了現在就要幹,不能僥倖,不能投機取巧。
臨命終時還可以,
我現在幹它幹什麼?
到臨命終時我再做。
臨命終時如果你得了老年癡呆症怎麼辦?
佛菩薩、神仙都幫不上忙,為什麼?
你頭腦糊塗了。
要知道,
臨終十念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一個頭腦清楚,
一點都不迷惑。
我們細心觀察,
看往生的人,
有幾個人頭腦清楚?
絕大多數的人,
在那個時候家親眷屬不認識了。
親人到面前:
你是誰?
這就完了,
這就注定不能往生。
這種人太多了,
我們親身見到的。
所以頭腦清醒不容易,
臨終沒有病苦,這很難。
第二個,
正在這個時候,
關鍵的時候,
要有一個善友提醒你,
你能遇到嗎?
最後一念有人提醒你,
念佛,念阿彌陀佛。
你能不能遇到?
遇到人家一提醒,
馬上就歡喜接受,
就依教奉行,
沒有猶豫,沒有懷疑。
所以這些條件都不容易得到。
我們得到這麼多的信息,知道這個法門,真正想去決定去得了,決定不是假的。
那我們要做準備功夫,現在就做準備,今天就做準備,萬緣放下,一心專念。
把這一句阿彌陀佛抓緊,分秒必爭,念念不捨,我們得抓緊,一切時一切處,堅定受持這一句佛號。
初學的時候念了念了就跑掉,就沒有了,不要害怕,一下想起來趕緊抓回來。
總是來來去去的也不知道搞多少次,有個一年半載差不多了,真能控得住,這就是好現象,這就是決定得生的現象。
真要放下,
什麼都要放下,
世間一切全是假的,
沒有一樣是真的。
決定不去搞輪迴,輪迴太辛苦了,輪迴裡頭決定免不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苦不堪言。
所以,過去一切恩怨統統捨掉,恩怨都要捨,恩不捨,六道也出不去;怨不捨,三途就離不開,全都要放下。
要發大慈悲心,幫助這個世界苦難眾生,要發這個慈悲心,要真幹,發心真幹,自己佛號不間斷。
幫助眾生,有緣就干,沒有緣不要去找,你去找就錯了,找你就又起妄念,起心動念,不找。
他來找我,我可以干,好事,幫助他;
他不找我,不要去找他。
心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
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
歷史上有一個例子,
唐朝的張善和,
是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張善和在世,殺牛為業,他是屠戶,賣牛肉的,殺牛為生的。
臨命終時,見到很多牛頭人來問他索命,他在萬分恐懼之下,大聲喊救命。
這個緣很巧,剛在他喊救命的時候,就有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過,聽到裡頭喊救命,就到裡面去看看。
看到張善和大聲在叫救命,他說什麼事情?
好多牛頭人來問我討命。
這個出家人知道,點了一把香拿給他,教他大聲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了幾聲之後他告訴大家,牛頭人不見了,佛來接引我。
這是《觀經.下品下生章》講的十念。
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應該是這個意思,這才圓滿。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到極處。
這麼短的時間發心,就是真信、真願、念佛,十念必生,他做出榜樣出來。
這個我們看了,怕有很多人把意思錯會了,這淨土很容易修,臨終時就行了,現在何必辛苦?何必去唸佛?
老師給我們說過,臨命終時,你頭腦清不清楚,這第一個因素。
如果臨命終時糊塗了,連自己家的人都不認識,這個我們見到的,而且很多。
老人臨命終時,他的小孩、孫子來見他就問,你是誰?
他不認識了。
我還見過個老人,在台北,往生的時候只認識他一個兒媳婦,這一個人,其他的人都不認識了。
兒媳婦是常年伺候他。
那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再有一個,
如果得了老年癡呆症,完了!
往生希望就沒有了,
助念也幫不上忙。
你看這個事情多可怕,
不是那麼容易事情。
遇到真正懂佛法的人,在這種要命的關頭,時間非常短促,要勸一個人念佛,求生西方,他聽了馬上就接受,馬上就照幹,反應這麼快。
所以臨終頭腦清醒難,
遇善知識難;
這個善知識懂得淨土、
勸你往生,這難;
那你聽了之後肯接受,也是難。
真能放下,
一切都不要去想它,
這都不容易做到,
所以不能僥倖。
臨終十念必生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們不能存僥倖的心理,要認真準備資糧,要準備往生。
準備往生
就是「信願持名」,
一向專念,
時時刻刻都準備,
時時刻刻想往生,
才真能去得了。
對這個世間隨緣,一切都隨緣,決定不攀緣。
就是我想做什麼做什麼,叫攀緣。
遇到了是好事,利益大眾事情我們可以盡心盡力來做,做的時候不要忘記往生極樂世界。
做了就把它忘掉,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記得我做了多少好事。
記這個東西,
做了多少好事,
生人天善道;
記很多惡事,
就生三惡道。
你到哪一道去,
最後一念做主宰,
所以最後一念
比什麼都重要。
你喜歡的東西要放下,
否則的話,
到最後的一念還會想到,
你就極樂世界去不了。
什麼都不能夠放在心上,只有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那就對了。
所以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義寂用《觀經》下品下生之十念,註釋本經第十八願的十念,深有見地。
他的見解正確,
叫正知正見。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二0三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64079356/posts/pfbid02zxPtHVuEti27qabP1UTbG9esaDjeS5DAUXP5z7izbJCMEhySz4Pc8kML9YjhjgEYl/?mibextid=Nif5oz
必須具備的條件 英文
(Necessary conditions)
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