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誠敬於他,何用別求功德】如果你對父母非常誠敬,你不必向外去攀緣求功德。這是很重要的開示,可惜現代學佛的人往往不知道這個道理。(Sincerely)
如果你對父母非常誠敬,你不必向外去攀緣求功德。
這是很重要的開示,可惜現代學佛的人往往不知道這個道理。
🪷🪷🪷
「他為《孝經》做了幾萬字的註解,寫毛筆字的時候硯台裡頭自然有水出來!
— 楊祖做《孝經》註解,感動天神的感應事蹟」
🌳 要知道,學佛的人如果不能好好對父母盡孝,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人都做不好,還能成佛嗎?這是不可能的事。
🪷🪷🪷
淨空老法師開示:佛教徒如何盡孝
學佛的人不能眼高手低,不能因為自己懂得佛法,明白很多道理,就覺得了不起,乃至看輕父母,認為自己的見解比父母高,父母必須聽從自己的話,甚至於疏忽了對父母的孝順與恭敬。
要知道,學佛的人如果不能好好對父母盡孝,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人都做不好,還能成佛嗎?這是不可能的事。
在唐朝時候,安徽省太和縣有個人叫楊祖,他感覺得人生無常,所以立志去修道。
他聽說四川無際大師的道行很高,為了要親近明師,就辭別雙親,到四川去拜訪無際大師。
剛進入四川,他遇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和尚,那就是無際大師,但是他不認識無際大師。
於是他請問老和尚:「無際大師在哪裡?我要參訪他,要跟他學佛。」
老和尚說:「你要見無際大師,那不如見佛。」
楊祖問:「我很想見佛,但不知佛在哪里,請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嗎?」
老和尚說:「你趕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著大被、腳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
楊祖聽了老和尚的話深信不疑,就啟程返鄉,在路上跋涉了一個多月,回到家鄉的時候已經是夜晚了。
他敲著家中的大門,呼喚媽媽開門,他媽媽聽到寶貝兒子回來了,歡喜得從床上跳下來,來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倒穿著鞋子,匆匆忙忙出來開門。
門一打開,楊祖一看到肩上披著大被、腳上倒穿鞋子的母親,就是老和尚講的佛的樣子,當下就覺悟到,父母才是活佛!
從此之後,他竭力孝順父母雙親,在物質方面儘量使父母滿足,在精神方面儘量使父母快樂。
他還為《孝經》做了幾萬字的註解,寫毛筆字的時候硯台都要加水,結果他不用加水,硯台裡頭自然有水出來。
這是楊祖做《孝經》註解的感應,感動了天神,所以有這種感應的事蹟。後來楊祖活到八十歲,臨終時誦《金剛經》四句偈,安詳而逝。
《華嚴經疏》引《大集經》上的話:「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者即是事佛,父母於我為先覺故。」所以孝養父母的功德很大,堪能與奉事佛陀的功德相比。
古代大德說:「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每個人家裡都有兩尊佛,可惜世間人不認識。
「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栴檀雕刻」,這兩尊佛不需要黃金作身,也不是檀香木雕成的。
「即今現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你現前的父母親就是釋迦佛、就是彌勒菩薩。
「若能誠敬於他,何用別求功德」,如果你對父母非常誠敬,你不必向外去攀緣求功德。
這是很重要的開示,可惜現代學佛的人往往不知道這個道理。
除了奉養父母之外,《弟子規》裡面還說到必須規勸父母改正過失。
如果父母言行思想有錯誤,作子女的人必須要和顏悅色,以柔和的言語來規勸父母改過。
如果父母不聽勸告,也不能就此放棄,遇到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必須再度規勸,甚至以真誠的感情來打動父母改過。
如果父母因此而生氣,甚至於打罵,作為子女的人也要忍耐,不能因此而埋怨父母。
佛在經上說,父母對子女的恩德很大,子女即使以一百年的時間,將父母扛在雙肩上,走到哪裡都帶著父母,給予父母一切最好的供養,也無法報答父母的恩德。
但是,如果子女能讓父母放棄錯誤的思想見解,放棄不道德的惡行,轉變成為思想正確、積德行善的人,那麼子女就是已經報答了父母的恩德。
這是因為錯誤的思想、惡劣的行為會使父母來世墮入惡道受苦,為了拯救父母免於惡道受苦,子女必須幫忙父母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棄惡揚善、改邪歸正,這是更大的孝行。
就世間孝而言,落實《弟子規》就是做到「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這是盡了世間的孝道;就出世間孝道而言,佛弟子要更進一步,「養父母之志」。
也就是說,「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要幫助今生的父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脫離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甚至要幫助生生世世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永離六道,往生淨土,這才算是盡了為人子的出世大孝。
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開示:佛教徒如何盡孝(三)】
二O一六年中華民族弘孝報恩中元祭祖大典暨佛七繫念法事談話(2016年5月28日)
https://youtu.be/u7Op72OI_l4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560687753/posts/pfbid09vgcUdL6ym9DQrTrxFAQd1KcnnbycYdfkdJi5xtLuvcyrX7G1LL6qWtsVECAq6e7l/?mibextid=Nif5oz
誠敬 英文
(Sincerely)
真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