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活動。我們心裡面起心動念,意業,這意的活動,口的言語、身體的造作。當你活動造作的時候,這個時候叫事,我們常講:你在做什麼事?造作的時候是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叫業。所以業是造作的結果。這個結果把它歸納,不外乎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就是無所謂善惡,非善非惡。
淨空老法師:
「懺悔業障」。業障很麻煩,所以首先要曉得什麼叫業?有很多同修來問業障怎麼消除?我就先問:什麼叫業?什麼叫業障?他不知道。業障不知道,怎麼消業障?怎麼消法?你要曉得什麼叫業障。
業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活動。我們心裡面起心動念,意業,這意的活動,口的言語、身體的造作。當你活動造作的時候,這個時候叫事,我們常講:你在做什麼事?造作的時候是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叫業。所以業是造作的結果。這個結果把它歸納,不外乎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就是無所謂善惡,非善非惡。
善惡的標準從哪裡定?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佛法的善惡是這麼分的。利益眾生,於自己不利的都是善,如果說利益自己不利益眾生的,這是惡。所以佛法善惡的標準是在眾生不在自己,這個要知道。也許有人問:對於自己沒有利益,那我要學它幹什麼?佛為什麼不叫我們求自己的利益?諸位要曉得,佛法自始至終沒有別的,教我們破二執而已。大小乘經論裡頭講得太多,我執破了,六道輪回就沒有了,超越三界;法執破了就成佛。由此可知,這兩種障礙叫業障,這兩種大障礙。人起心動念都想自己,你這個我執別想破了,為什麼?念念在增長我執。這跟佛所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違背。所以佛教給我們,特別是教學大乘人,起心動念想眾生,念念是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我。這樣久而久之,這個我的念頭自然就淡了、自然就斷掉,不斷自己就沒有了。為什麼?他從來不想我,起心動念想眾生,這個方法非常妙!比小乘人硬要斷我執,好難斷。所以大乘的方法巧妙多。
讓我們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著想,為整個佛法著想,不要去想自己,自己什麼都不要去理會。也許是最現實的,自己生活問題?生活問題也不要想。有很多同修說:法師你出家,可以不要想,我們在家人不能不想。你出家有人供養,我們在家誰供養我們?其實你錯了,這個事情不論在家出家,你真的能為眾生想,能為佛法想,你有苦難的時候,護法神來幫助你。可惜什麼?你不相信。信佛好難!你對他沒有信心,你天天動腦筋,想辦法去賺錢,不相信佛菩薩送錢來,那有什麼法子?你不相信,他只有不管你了,沒有法子。你真相信,他真照顧你。很不可思議!真的要相信佛。
我這個是早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對於老人家非常相信,老人家不騙我,我一生遵守他老人家的教誡。他告訴我:你一生什麼都不要去想去。你的生活,一生自然有佛菩薩給你安排。什麼都不要操心!我就很聽話,我這一生從來不操心,從來不想自己吃什麼、穿什麼。自自然然有佛菩薩送來,你看這個日子過得多舒服,過得多自在。如果要我去操心,搞這個搞那個,那累死。我非常感激老師!這一生這樣幸福快樂,老師傳給我的。老師也常常勸別的學生,那些人不相信、不聽,那就得不到。我很相信,我很聽話,依教奉行,一生都是佛菩薩安排的。安排的順境喜歡,安排的逆境我也喜歡。為什麼?安排的逆境大概消災、消業障,所以很歡喜,沒有不歡喜的。順逆境界都歡喜,知道是佛菩薩安排的,一定不錯。這要有堅定的信心,你才能夠得到受用。
業它就障。障什麼?最淺顯的障清淨心。用淨宗來講障一心、障不亂。你得不到一心,遇事心就亂,這就苦!所以這個業障要曉得消除。業是造作。所以我們想到這個,看到人生很可憐,想想我們小時候念書,上的課堂。現在學校,我沒去看不曉得,我們那個本子叫作業簿。你看要消業,他作業,作業,這怎麼得了!從小孩訓練他作業,這作一輩子,這哪能消得掉?那個作業就是造業。從小就叫他造業,這個麻煩大。如何能消業障?現在我們懂得,念佛就消業障。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念頭起來,最重要是意業,念頭一起來,不管是善念是惡念,禪宗講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業、是業障,覺就消掉。我們的覺就是一句佛號。念頭一起來,第一個念頭,不管善念惡念起來,第二念就阿彌陀佛壓下去,業障就消,控制住。不要讓念頭相續,要讓佛念相續。雜念不能讓它相續,這叫真消業障。
所以大家念佛、念經都是消業障。念經就是念佛,經上不是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讀經,經上所講的依正莊嚴,常常想著,憶佛;心裡面常常掛念著佛,口裡不念,那都是念佛。心裡常常有佛,心裡頭常常惦記著西方極樂世界,常常想著這個,不要去胡思亂想。你要記住,胡思亂想是造輪回業,一切法從心想生,不得了!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不想極樂世界?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成佛。想佛就成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就得生極樂世界。
經為什麼教大家念熟?為什麼教大家念一部經?一部經念熟你會專想。經念得太多,你就亂想、你就雜想,反而壞。那很大的忌諱。所以念一部經,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絕對正確,這真正消業障,再重的業障都會消除。業障消除之後,那個境界不但身心輕安,無論做什麼事情,事事都順利,那就沒有障礙;不稱心,不如意是有障礙,沒有障礙就稱心如意。所以一定要懺悔,念佛就是懺悔,念《無量壽經》就是懺悔,懺悔法裡頭第一懺悔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第九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50868939967/posts/51205560716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