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妄想就是無始無明煩惱。這個東西不能不放下,這三樣東西不放下就不能證得。要想證得那你就一定得放下,只要一放下,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什麼?成佛了,究竟圓滿的佛果。(these three things)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七0集) 2011/6/26 台灣高雄 檔名:02-039-0470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九十一面第六行,從「以下數句經文」,從這裡看起:
「以下數句經文,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因遊剎度生均不離說法也。
但說法不能離自覺,故下云:
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圓滿。
此四句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
昨天學到這個地方。
這個裡面的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真正想入門、想契入佛的境界,這是一個關口,關鍵的所在不能不知道,就是捨離妄想執著。
經文說了前、說了後,當中省略掉,一定包含在其中,如果具體而言,那就是捨離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給我們說這三樁事情,統統都捨離掉了,「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全都證得了,這句話是大圓滿,全都給我們說出來了。
妄想是無始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就是煩惱之多,分別給你帶來煩惱之多,就像塵沙一樣,數不盡的;再底下一個,就是見思煩惱,《華嚴經》稱為執著。
所以
執著就是見思煩惱,
分別就是塵沙煩惱,
妄想就是無始無明煩惱。
這個東西不能不放下,這三樣東西不放下就不能證得。
要想證得那你就一定得放下,只要一放下,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
這是什麼?
成佛了,究竟圓滿的佛果。
「故經續云」,這經上接著說「成就無量功德」,只有如來果地才是真正成就無量功德。
從這個意思我們就能體會到,念佛重要,重要在哪裡?
這一句佛號,原來就是諸佛如來無量劫中成就的無量功德,以此功德加持給我們。
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加持一次,念兩句就加持兩次,諸位細心去思惟觀察,是不是這個樣子?
如果是的,如果是真的,我們再也不懷疑。
這是真實的,不但是真實,真實當中的真實,決定不是虛妄。
讓我們聯想到,這部經、這部註解跟佛號的意義、功德是相等的,世尊為我們介紹,這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的功德成就。
我們將這個經念一遍,就得到彌陀如來無量劫的功德成就加持;
我們起個念頭,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亦復如是。
所以佛在這經上常常說,「功德不可思議」,決定不是假的。
「無礙慧者,指圓融通達之佛慧」,我們要特別重視「圓融」這兩個字,為什麼?
我們確確實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不會圓融,所以跟六塵境界的關係不好,關係要好,哪來的災難?
關係好,不可能發生災難,發生災難自己一定要知道,我們的關係沒搞好。
人與人之間衝突、矛盾,有了誤會,什麼原因?
關係沒搞好,不知道圓融,沒有通、沒有達。
要怎樣才能夠圓融通達?
當然最好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那就沒有一樣不圓融,沒有一樣不通達。
煩惱習氣沒有放下,你就得修忍辱波羅蜜,你得要學習拓開心量。
拓開心量是必須要修的,為什麼?
古大德常說「量大福大」,如果心量不拓開,你的福報就有限,你沒大福報。
大福報第一個條件是大心量,佛福報之大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原因是什麼?
他的心包太虛,他的量周沙界。
我們一聽,自嘆不如,我沒那麼大的心量,你就沒有他那麼大的福報。
如果真正要想得大福報,這心量不能不拓開。
下面說《魏譯》,這個無礙慧,「《魏譯》作無礙智」。
「《大集經》云: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世事。」
這是《大集經》兩句偈,說明無礙智慧它起的作用,對於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全知道。「又《法華經化城喻品》:如來無礙智,知彼佛滅度,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
這個滅度意思也是很深,什麼叫滅?什麼叫度?滅是煩惱習氣滅了。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滅了,成阿羅漢,這是度的意思,把他從凡夫地度到聲聞地。分別、塵沙煩惱斷了,把聲聞緣覺提升到佛菩薩,這也是度,度他成菩薩,度他成佛。
如果再向上提升,把起心動念放下,這就是滅無始無明煩惱,幫助菩薩證得平等法身,他是實報土裡面的法身大士,這是滅度的意思。
在四諦裡面,因為只用一個字,苦集滅道,就是四諦裡的滅,滅諦。
無礙智慧能知佛滅度、聲聞滅度,見古佛如見今佛,為什麼?
因為在這個境界裡頭,時空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沒有先後,事情的發生就在當下。
《華嚴經》上跟我們說過,「十世古今,不離當下」,就是不離一念,這一念裡頭具足十世古今,這是說明空間了不可得,時間了不可得,這叫什麼?
這叫「解法如如」。
第一個如是法性,第二個如是法相,法性如其法相,法相如其法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叫如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這個意思前面說得很多。
「《淨影疏》曰:解法如如,是其理解。空同曰如」,
只有空才完全相同,有就不同,
「解知一切萬法皆如」,萬法皆空,萬法皆同,所以萬法皆如,「名解如如」。
「如如乃《楞伽經》所說五法之一。法性之理體」,
理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能生能現,
「不二平等,故云如。
彼此之法皆如」,
此是自己,彼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皆如,沒有兩樣,「故云如如」。
一切法皆是自性所現所變,所以一切法就是自性,我這個身體是自性,你的身體也是自性,他的身體還是自性,樹木花草的性體、山河大地的性體、虛空法界的性體全是自性,所以叫如。
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合起來稱叫如如,稱得好!
「是正智所契之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257555868/posts/pfbid0Hrc2KXApPK75vAWukHR3bScfGWFK9kVn27vxZBwyj3Z76RX2kYWULY3gUJgaXvZCl/?mibextid=Nif5oz
這三樣東西 英文
(these three things)
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