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力從孝道來的】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菩薩戒裡面「孝名為戒」,不持戒就是不孝。戒律的精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惡的念頭還會起來,惡的事情還去做,這是大不孝。由此可知,整個佛法沒有別的,行孝、盡孝而已矣。
淨空老法師:
中國人自古對於行孝非常注重,國家選拔人才就以這個為標準。中國從漢朝就建立了選舉的制度,他不是民選,是官選。
朝廷派個人在這個地方做地方官,做縣市長,縣市長的政績,第一條就是替國家選拔人才,所以選拔人才是他政績裡面的第一條,他無論哪一方面做得再好,如果三年沒有替國家推薦人才,他就要免職了。
無論你在行政方面做得多好,你沒有替國家選拔人才,你這麼大一個地區難到裡頭沒有人才?所以地方官常常微服訪賢。
從前地方官穿上平民的衣服出去沒有人認識,他到外面去看,去打聽,哪個地方有賢人。
賢人的條件是什麼?兩個條件,第一個「孝」,孝慈;第二個「廉」,廉潔。
具備這兩個條件就要把他推選出來,保送給國家來造就。
過去教育是國家辦的,學校少,送他到學校念書。他能夠孝順父母就能忠於國家,真正能做到盡忠報國,他能夠廉潔就不貪污,所以過去選拔人才是這兩個條件,「孝」是列在第一。
在家庭裡面如果兄弟不和,不孝,父母操心。成家立業了,你兄弟和,如果你們的妻子不和,妯娌不和,那也不孝。你才曉得孝的意義是多深。
你的道德學問都能出人頭地,父母在這個地方受人尊敬,這是孝。你要做事不善,你的父母受人家輕視,這是大不孝。
我們學佛出家了,如果不敬師長,不能親近善友,不認真的去辦道,道業、學業沒有成就,這是大不孝。
所以世出世間這一些聖賢君子不要錢,他們沒有貪圖名聞利養,為什麼熱心為社會服務?
諸佛菩薩捨離五欲六塵,為什麼還應化在世間廣行六度,為九法界眾生做好榜樣,什麼力量在推動他?
跟諸位說,孝道,這是基本的力量。我們一般講願力,願力從哪裡來的?願力從孝道來的。
世間人拼命工作,現在人都是為名為利,沒有名利他什麼都不幹。
可是一些有道德的人,他們不是為名為利,他拼命在幹,盡孝,這就是印光大師講的「敦倫盡分」,盡到他的本分,這是行孝道,盡孝道。
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菩薩戒裡面「孝名為戒」,不持戒就是不孝。戒律的精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惡的念頭還會起來,惡的事情還去做,這是大不孝。由此可知,整個佛法沒有別的,行孝、盡孝而已矣。
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孝道還欠一分。什麼人把孝道做圓滿?成佛,圓教究竟的佛果,這個時候孝道才圓滿。
所以用這個字來代表整個佛法是正確的,這個字是整個佛法的大總持法門,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
學佛就是盡孝道,化他就是幫助他瞭解孝道,幫助他修學孝道,幫助他圓滿孝道,如此而已。
佛給我們講的一些境界,不能夠做的,不能做的你要做了,就是不孝。
戒律裡面有一部分「作持」的,「作持」是你一定要做的,一定要做的你不做,也是不孝。
應當做的是「眾善奉行」,不應該做的是「諸惡莫作」。對於善惡你不能理解、不能分辨,又不肯去學習,這也是不孝。
所以「孝」的意思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有一法不含攝在其中,我們要認識清楚,認真努力的去學習。
所以孝一定講順,順什麼?最高的這個境界,順法性。與性德相應,這叫順,順這個。
所以千萬不要誤會了,這個孝,孝順,順父母,如果父母是個無知的,滿腦袋的名聞利養,叫兒子去貪名貪利,那行嗎?
所以我們要曉得,那父母有過,我們要有善巧方便把他那個錯誤觀念轉過來,這才真正叫行孝道,決不能陷父母於不義,那是不孝。
父母叫你去偷盜,叫你去搶劫,你也去幹,陷父母於不義,那我們叫愚孝,那不是真正的孝,愚痴,那錯誤的。所以這個意思一定要清楚明瞭,自己要知道怎樣做法。
所以世出世間法要做得圓滿,一定要有智慧,智慧的確在佛法裡面。不讀佛經,不研教理,不努力奉行,你的智慧從哪裡來?
有真實的智慧就是盡孝,愚痴的人不能盡孝道,這是一定的道理。
文摘恭錄自:
孝道的真諦(共一集)1997/12/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