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常常親近佛菩薩,聽佛菩薩講經說法,幫助我們開悟。為什麼有人聽了開悟,有人聽了迷惑?這是因為自己,自己真能夠依教奉行,把煩惱習氣放下,他就聽得懂,他就聽得清楚,就有受用;如果煩惱習氣放不下,他聽不懂,他沒有感覺,他沒有產生變化。
《淨空老法師講述》:
所以這樁事情,要常常親近佛菩薩,聽佛菩薩講經說法,幫助我們開悟。為什麼有人聽了開悟,有人聽了迷惑?這是因為自己,自己真能夠依教奉行,把煩惱習氣放下,他就聽得懂,他就聽得清楚,就有受用;如果煩惱習氣放不下,他聽不懂,他沒有感覺,他沒有產生變化。
這樣的事情,我們如果細心去觀察,同樣看一樣東西、聽一樣東西,有人感動得流淚,有人完全沒有感動,若無其事。在這裡面我們就能體會到,受感動的,他的善根發現了,完全沒有受感動的,他的業障很深。不是他不能感動,佛說法的這個力量還不足以感動他,他必須要更長的時間去薰習,到最後他會感動。
所以為什麼說要長時薰修、要一門深入?容易感動。之所以不能感動的,就是我們常講,這個人自信心很強,自我很強,成見很深,自以為是,這樣的人就比較難感動。感動之後,如果不能真正放下,這一感動面對境界他又迷了,這些都是我們眼前的現象,他不能持續。持續,那就由惡變成善,這種善根確實與過去生中有關係。早年韓館長在世跟我談,談過好多次,她的小孫子,那個時候只有四、五歲,他看《動物奇觀》,看到小動物被大動物吃掉的時候、傷害的時候,他看了都流眼淚。館長問我,這是怎麼回事?你看這小孩,他看不得悽慘的這種鏡頭,看到這個,你看他就流眼淚,他就傷心。我告訴館長,我說你這個小孫子有很深厚的善根,他有同情心、他有憐憫心,他想幫忙幫不上,古人講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善根。看書看到好人被壞人害的時候,也會傷心流眼淚,從小觀察他,有善根,好好教他,將來是個有道德的人、有學問的人,能對社會做出正面貢獻。
能行善的,是善根;能作惡的,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所以佛說貪瞋痴是三毒煩惱,所有一切不善都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反過來就是三善根,不貪、不痴、不瞋,還得要加上個不慢、不疑,不疑是對聖教不懷疑,對佛菩薩不懷疑,對因果報應不懷疑,那就是善根,容易覺悟。容易感動就容易覺悟,不容易感動就不容易覺悟,他的自信心非常強,他不肯接受外界的,這樣的人在現前的社會很多,聖賢東西他聽不進去,他不能接受。自以為相信科學,實際科學是什麼他也似是而非,他並不真懂。真正懂科學,我相信他一定相信因果,科學的研究離不開因果。普朗克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物質是果,什麼原因成就的?他真的找出來了,意念是物質的基礎,意念是因,物質是果,這跟法相宗裡講的沒兩樣。法相宗所說的,轉相,就是見分,阿賴耶的見分,見分要見,立刻就出現相分,相分就是物質,境界相,見分要不想見,物質現象不會有,見分要見,物質現象自然就現前。見分為什麼要見?這是一個自然現象。見分從哪裡來的?從業相來的,阿賴耶的三細相,見分是轉相,物質是境界相,叫阿賴耶的三細相。法相唯識宗說宇宙之間只有這三樣東西,其他全是假的,都是這三樣東西變化出來的,能變的業相、轉相、境界相。大乘講因果,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科學家相信因果,相信因後頭一定有果,見到果知道它一定有因,善果一定有善因,惡報一定有惡因。所以菩薩不怕果報,菩薩怕造因;眾生不怕造因,果報現前害怕了,害怕也沒有辦法,也逃不掉。
「每日多般用處,欠少什麼?六道神光,未曾間歇。」禪宗常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的根性就是佛,就是佛性。佛性在哪裡?佛性在六根上起作用,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性天天起作用,從來沒停止過,所以未曾間歇。「可見眾生之日用與境界,均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也。」覺迷就從這裡分,六根的根性裡面摻雜著情、摻雜著見,這個見是什麼?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六根的根性隱沒了,六識就現前,六識是迷,六根根性是覺。楞嚴會上,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裡面所說的「捨識用根」,那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如果他帶著情識、情見,那就是凡夫。六道眾生迷而不覺,自以為是,這就錯了。
「又《法華經》曰: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深顯眾生善根,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這是什麼?普通人、凡夫,散亂心,他走進寺院道場,不論是有心、是無心,念了一句南無佛,南無阿彌陀佛,皆已成佛道。這個已,不是說他馬上就成佛了,不是這個意思,成佛的種子種在他阿賴耶識裡面了,他阿賴耶識裡頭有佛的種子,什麼時候這個種子起現行,他就成佛了。起現行是遇緣,於是我們就曉得,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知道有佛,不管是你喜歡也好、是反對也好,你讚歎也好、毀謗也好,這都沒有關係,總而言之,你心裡有佛,只要有佛,遇到緣你就會有成就,他將來就憑這個種子修行證果。如果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他會憑這個種子,將來遇到這個淨宗法門,他會念佛求生淨土,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我們如果要懂得這個道理,時時刻刻,無論對什麼人,即使他是個很好的修行人,他還沒有往生,我們跟他見面,「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幫助他增長善根,幫助他早日成佛,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我們自己存這個心,那自己怎麼能不成佛?最忌諱的是雜心閒話,我們真幹,閒話不說了,見人,「阿彌陀佛」,不管他講什麼東西講給我聽,回答他全部是阿彌陀佛。我要跟大家講的,都不需要了,都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念佛的善果很快就會現前。在災難當中平平安安的,阿彌陀佛把你接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永遠脫離六道、十法界,真正的功德圓滿,這真正是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節,「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言諸佛者,通指十方如來。聖力,力者力用」,我們一般講能力,就是作用。「又據《梵語名義大集》及《宗鏡錄》四十八,有五種力」:第一個是「定力」,第二個是「通力」,神通,第三個是「借識力」,第四個是「大願力」,第五個「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種力不可思議,故云聖力不可思議」。我們現在在五種力裡面特別需要的是定力、是願力,無論是順境、善緣,你有定力,在這個境界裡頭不生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生什麼?統統生阿彌陀佛。記住!時間不多了,趕緊修。好事,阿彌陀佛,惡事,還是阿彌陀佛,統統歸阿彌陀佛,不受外境干擾,不受外緣影響,我們極樂世界這一條路就走通了。跟彌陀同心,跟諸佛如來同心,願一切皆成佛,以清淨平等心對一切眾生。這個眾生惡,常常找我麻煩,要害我,我對他還是阿彌陀佛,還是清淨平等心對他,他怎麼樣陷害我,若無其事,這就對了。我的心全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對於極重罪業、造作五逆罪的人,阿彌陀佛都原諒他。誰懲罰他?是自己業力懲罰的,跟阿彌陀佛決定不相干,阿彌陀佛念念只盼望他回頭。回不回頭?阿彌陀佛對他是一片慈悲,這個我們要學。於一切惡作的眾生不生分別心、不生嫌棄的心,應當要生慈悲心、憐憫心,知道他本性本善,知道他本來是佛,我們應當學諸佛菩薩一樣,我們就感化他了,真正幫助他回頭,讓自己心純淨純善,那就完全對了。對一切眾生沒有惡意,大災難縱然現前,你會很平安的度過。為什麼?諸佛菩薩護念你,天龍善神幫助你。
「現約今經」,現在就本經來說。「法藏大士住真實慧」,明心見性的人都是住真實慧,真實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外來的,只要見性,它就現前。「於無量劫莊嚴佛土」,怎麼個莊嚴法?下面這一句就解答了,「德如普賢」,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就是莊嚴佛土,我們能把十大願王落實,就像普賢菩薩一樣莊嚴佛國土。第一個,真誠的禮敬,第二個,讚歎如來,如來是講性德,這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一定讚歎,他是壞人,壞人幹了一樁好事,其他的不論,這一樁好事要讚歎,他做別的惡事,我也會絕口不談、不提,也不必放在心上,這樣就能感化他。自己要做出來,說沒有用處,要把它演出來,表演,做出來給他看,真的愛護他,真的幫助他,這些做法就是住真實慧。禮敬是外表,決定是平等。讚歎是有差別,他作惡的,不讚歎,他行善法,一定讚歎。他在善法,短時間,只做個一天、二天,這一天、二天我們讚歎他,作惡的時間長,絕口不提。連儒家都能做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儒家都可以做到。
佛的境界更高,「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要把真實之際做出來。開是開通、開顯,化是教化,顯示是要把它做出來,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切時一切處要落實、要做出來。處事待人接物,誠、敬、謙、和,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表演這個,真誠、恭敬、謙下、和睦,對人、對事、對物都要這樣做法。現在災難頻繁,地震差不多都是六級以上的。過去五級我們覺得很可怕,很嚴重了,六級以上很少很少,現在五、六級是平常的,八級、九級常常聽到。就像經上講的,還有一些善根的人,被這個地震,聽到常常有地震,他醒過來了,他在思考這真正原因是什麼。就像美國布萊登所說的,他開始棄惡揚善,他開始改邪歸正,可惜不多,多就好了。如果再有幾次大地震,可能就有一部分人真的回頭了,這是好事,全世界的人都回頭了,災難就化解。所以起心動念一定要跟自性相應,自性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心,要跟這個相應。每一天我們都要反省,我今天一天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與這個相不相應?做一個反省,做一個檢討,相應的,希望明天都能保持,不相應的,希望明天要改正,顯示真實之際。
「欲令一切眾生皆得真實之利。」什麼是真實利益?真實利益是作佛,回歸自性,自性裡面本有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那就是大乘無量壽,就是極樂世界,真實利益。「以如是大願大行無量真實功德,故成就聖力與國土皆不可思議。」什麼叫修行要知道,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造作是身的行為,身口意,行為與性德不相應,這就錯了,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邪正的標準,經典所說的就是。在本經裡面,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是《無量壽經》講的戒律,內容是講的五戒十善,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你落實有哪些好處,你不能落實有哪些過失,那一大段經文都給你說得很詳細、很清楚,我們把它選作晚課讀誦的經文。早課我們讀第六品四十八願,學阿彌陀佛,晚課來反省,改過自新,懺除業障,這叫真修、真幹。經文絕對不是念一遍念給佛菩薩聽的,佛菩薩才不聽你這些東西,讀誦經文全是為自己,將經文字字句句與今天思想、行為做對照,做為我們修正的標準,那就對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8268456959277/permalink/6515931338526259/?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