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口氣臭●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雖有實語,人不信受●智人謀議,常不參預●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常多憂愁●種誹謗業因緣身壞命終當墮地獄●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如《智度論》云」,這《大智度論》上說的,「如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
一、口氣臭」。
口臭很多人都有,說明什麼?
說明他妄語,也就是說,妄語、兩舌、綺語、惡口,這是很容易犯的。
一般人總以為口臭是腸胃有病,才會引起口臭,沒有想到真正的業因不怪腸胃,是自己造的口業,口業的果報頭一條,頭一條是什麼?
最普遍的,最普通的。
我們自己有沒有?
有,但是自己習慣了,不知道,跟別人在一起,我們喘氣、談話,別人都聞到。聞到也不好意思說,但是可以能看得出來,他距離你遠遠的,沒有真正的必要,他不跟你親近。
我在年輕的時候,十幾歲的時候沒有,二十幾歲有,我學佛講經是三十三歲開始,那個時候有。
有個老居士很難得他告訴我,因為他是我講經每天都來聽,好像講到第三年,第三年我差不多應該是三十五、六歲的樣子,他就告訴我,
他說:法師,你現在講經有功德了。
我說:何以見得?
他說:「你最初講經的時候口臭,很難聞,現在三年過去,你的口臭沒有了,從這個地方證明你講經有了一點功德。」
我們自己不知道,不是這個老人告訴我,我根本就沒有發現過,就自己成了習慣,跟在我周邊的人也沒有人說,還是這位老居士,老居士大概有七十多歲,當然決定沒有妄語,告訴我。
所以真正契入經藏,改過自新,不再有這些妄語,言語要謹慎,不可以欺騙人。
菩薩的言語,
一定叫眾生得善利;
世尊不開口則已,開口就是講經,字字句句記錄下來就是經典。
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不檢點的,口臭就說明你口業很重。這是第一種罪。
「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
每個人,我們前面學過,人出生下來就有兩個神跟著你,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兩個都是善神。
同生是女神,同名是男神,女神專門記錄你的不善,男神是專門記你的善行。
將他這個記錄報給天神,天神那裡有檔案,我們起心動念,我們看不到這兩個神,兩個神看到我們,這個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們相信古聖先賢沒有妄語。
縱然講他是不是方便用這些鬼神勸我們斷惡修善,用這個做手段?
我們冷靜去思惟,神聖、神明教人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何必用這種手段?
如果沒有這兩種神,說出這兩種神那不就是妄語嗎?
妄語雖然是好的,好的但是它是妄語,就不是最好的方法。
於是我們要肯定,聖賢、神明教化眾生,決定不會用這個方法做手段。
就同釋迦牟尼佛決定是要以理事去教別人信受奉行;
如果有一句話是用這種假設,對他的傷害就大!為什麼?
人家可以說你既然有一句話是妄語,你一生所說的全是妄語。
聖賢君子不願意做這事情,佛菩薩會做這事情嗎?
《金剛經》上說得很好,
「如來是真語者」,
他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實語者」,
決定不是虛妄的;
「如語者」,
如語是完全如事實真相。
他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他不會加一點,也不會減一點,不增不減叫如語。
「不誑語者,不妄語者」,這是取信於一切眾生,取信於後世千年萬世,這一點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
沒有接觸佛法無知,
這個妄語天天掛在口裡;
學佛之後終於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堅守如來教誡,不妄語。
五戒是根本大戒,前面四條叫性罪,不管你持不持戒,你犯了都有罪。
末後一條叫遮罪,
遮罪是什麼?
你受戒你犯了就有罪,你沒有受戒犯了沒罪,那就是飲酒,它不屬於性罪。
佛為什麼把飲酒這條定得跟四種性罪一樣重,把它列為重戒?
原因我們要知道,飲酒沒有罪,酒醉之後往往就造罪業,前面殺盜淫妄他就會造。
為什麼?
他頭腦迷糊不清楚了,阿賴耶裡面有這些惡習種子,外頭有緣它就起現行,原因在此地。
所以佛教人不飲酒是防止你犯罪,所以這條戒叫遮戒,本身沒有過失,但是你飲酒之後,你犯了其他的罪,過失就重了。
善神遠離你了,
你造的口業造得重。
你看你在佛門裡面,你受了三皈,這經上講得很清楚,真正受三皈的人,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
非人是什麼?
冤親債主、妖魔鬼怪,不敢接近你,你有護法神。
五戒你受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神,五戒都受你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不會遇到災難,你是佛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
真正心善行善,原本的過去今生的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他們都會遠離,為什麼?
不再傷害你,讓你好好的修行成就,你成就他們都沾光。
為什麼?
這些都是你的有緣眾生,你成佛了,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這些人統統跟你是有緣眾生,都是你度眾生的對象。
所以他希望你早一天成佛,早一天來度他,不障礙你。
如果你是假學佛,美其名為學佛,戒律完全破了,護法神都走了,護戒神也走了,你這些冤親債主都附在你身上找你麻煩,他來報復你,他叫你身心不舒服,身心都在受苦。
身體有病苦,心裡面有煩惱、有憂慮、有牽掛,身心不安,這都是冤親債主找的。
沒有這些冤親債主,
哪有這些事情?
這些小事,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幾乎天天都不離開的,我們找不到原因,以為身體不好,去找醫生檢查,沒毛病,很正常,去找心理醫生也沒有問題。
不學佛不知道,學佛之後才曉得。
我們要保持身心健康,修學一切都正常,怎麼辦?
把自己真正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分享,他們歡喜就不障礙了。
你用清淨心學佛,用清淨心修行,用清淨心生活、處理日常事務、待人接物,他們離開了。
我們在道場、在講堂、在念佛堂,看到多少在念佛的人、在聽經的人,精神萎靡不能振作,看到他什麼?
疲勞,表現的他很辛苦,他不快樂,精神提不起來,都是冤親債主。
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觀察,你就曉得,哪些人冤親債主很多,他活得很累,活得很辛苦;
哪些人冤親債主少一點,他就很輕鬆、很活潑,不會看錯。
「非人得便」,
善神遠離,冤親債主他就方便,他就來找你。這是第二種罪過。
第三種罪過,
「雖有實語,人不信受」。
你雖然講的是老實話、真話,別人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
因為你前科累累,你常常打妄語,你說真話別人也認為你是妄語,不敢相信你,不敢接受你。
第四個,
這第四種罪,
「智人謀議,常不參預」。
這些有智慧的人聚會在一起,他們在討論問題,他們不要你參加,這什麼原因?
口業太重了。
別人也是對你沒有信心,怕你參與之後,反而把事情破壞了,所以不邀請你參與。
「五、常被誹謗,
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你得的果報是經常被人批評、被人毀謗,你的惡名、你的惡行許許多多人都知道,這是罪,實在講也是在消罪業。
遇到這些情形,我們要記住,古聖先賢教導我們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要非常認真反省,別人批評我的、毀謗我的,我有沒有?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要沒有,那是冤枉,那是別人造謠生事也好,替我消業障,我要感謝他。
如果有呢?
更應當感謝他,他提醒我,我能夠改過自新。
古人說得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這些人提醒我,批評我,我確實有這個過失,趕緊要改。
對於批評我的人、毀謗我的人,沒有怨恨心,反而有感恩之心,讓我的過失天天減少,我的善根天天增長,這好事情。
「六、人所不敬,
雖有教敕,人不承用」。
這第六種罪業,就是別人對你不恭敬,你有很好的教導教他,他不聽,他不會照行。
都是妄語的果報,妄語裡頭包括兩舌、綺語、惡口。
佛在經上說的,《大智度論》引用這些,我們要認真學習,為什麼?
可能我們天天都在犯,自己完全沒有感覺。
像這些教誨,世尊在大小乘經論裡常講,慈悲到極處,時時刻刻提醒我們。
「七、常多憂愁」,
憂慮,我們一般人講心煩,煩心的事情太多,這個對於修行產生嚴重障礙,對於你的事業也有相當的破壞力。
有同學跟我說,年輕的時候心比較清淨,煩心的事情不多,頭腦清醒,記憶力很好,思考也很周到。
現在年歲大了,也不過就是四、五十歲,每天心裡面事情很多,煩心的事情多,憂慮的事情多,人變得遲鈍,思考能力差了,記憶力也不好,事情轉眼就忘掉。
如果說是常常想這些事情,心又不清淨,這怎麼辦?
他來問我,我教他,萬緣放下,不處理事情不要去想它,念佛,念佛第一,事情來的時候再用心去處理事務。
他說:忘掉了呢?
我說
「忘掉的時候,那你想起來你就把它寫起來,貼在你桌上,離開桌子不想了,坐在桌子上,看看有哪些事情你再想,這也是個好辦法。」
不要常常想,又怕忘掉,真的會忘掉,會誤事,
今天有哪些事,你一條一條寫個小紙條放在桌上,離開桌子就念阿彌陀佛,啥都不想;
回來坐在桌子上的時候,看看哪些事情,按照先後順序來處理。
一天到晚都在想這些雜事,你就沒有時間念佛,最重要的這樁事情疏忽,那還得了嗎?
「八、種誹謗業因緣」,這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你自己常常有口業,就種下你毀謗別人,或者是別人毀謗你。
業因果報,自己承受,不是無緣無故來的。
「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這個地獄,就是前面跟諸位提到過的拔舌地獄,想到地獄苦,想到拔舌苦,就不能造口業。
「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地獄果報受滿,離開地獄到人間來,因為帶著過去生中惡業的習氣,所以常常會被別人毀謗。
這個地方就特別要記住,遭遇別人毀謗一定要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對於毀謗我的人沒有怨恨,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懺悔的心,要有改過的心,他是我們的逆增上緣,我們才會有成就。
如果聽到別人毀謗,心裡很難過,就有怨恨,要怎樣去報復,那就完了,麻煩大了,為什麼?
會造成冤冤相報,
生生世世沒完沒了。
佛菩薩常常教導我們,
「冤家宜解不宜結」,
怨一定把它解開,不要跟人結怨,你自己才能往生,你往生的時候不會有障礙。
如果你不明瞭這個道理,聽到別人冤枉你,你不服,你要去跟他辯論,你要去討回公道,這就結怨了,沒有必要。
別人的批評、別人的毀謗,完全接受,接受過來之後再反省,這對自己有好處。
他講得沒錯,我確實有這個過失,我不能怨恨他,我要感謝他,他提醒我,我改過自新。
我的反省認為我沒有這個過失,他冤枉我,很好,為什麼?
古人常說吃虧是福,我被人誤會、被人冤枉,這是消罪業。
現前沒有這個罪業,過去生中可能有,今天報掉了,這好事情,不是壞事情,應生感恩的心,歡歡喜喜的接受。
由此可知,是非善惡吉凶之報,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惡報可以轉為善報,惡念可以變成善念,惡事可以變成好事,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是智慧,不是煩惱。
煩惱所造成的都叫罪孽,智慧所造成的全是福報。
「可見妄語之惡業,廣生過咎,死墮地獄,慎莫輕忽」。
這幾句話是念老加上來的,特別提醒我們,妄語不要小看,它是很容易犯,一定要曉得,天天在累積,這個問題就嚴重,一生的累積那果報就是在地獄。
不要說其他的罪業,單單講口業,這一生累積起來就足夠墮地獄的了,要再加上別的就更重。
所以要謹慎,不能把它看輕,不能夠疏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二八集) 2011/8/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28
---
如佛說,
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
一、口氣臭。
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
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
四、智人謀議,常不參預。
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常多憂愁。
八、種誹謗業因緣。
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
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智度論》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59595068/posts/pfbid0aoTzXL5EBBWiaGtDiYwhwkonCAAeVTu6Kt2pmFdF6F35z616SsFonjiTNS5S5nw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