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們讀誦不求解是正確的」。這是真正唯一的途徑,就是求「離一切虛妄相,讓自己心地清淨,恢復自己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佛在大乘經裡教我們修學要從「無相」、「無念」、「無知」、「無得」下手,從這地方才能入門。
佛的經典,自古以來歷代祖師大德的註解,說法都不一樣。看看都有道理,曉得它具無量義。在無量義裡,祖師大德說出一二義而已。
所以,意思怎麼可以去猜測,去研究。從這我們才發現,原來「教我們讀誦不求解是正確的」。這是真正唯一的途徑,就是求「離一切虛妄相,讓自己心地清淨,恢復自己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
佛在大乘經裡教我們修學要從「無相」、「無念」、「無知」、「無得」下手,從這地方才能入門。
想想,自己學佛的確是顛倒了。我們從有相、有得、有念,那能入得了門?
所以有知、有念、有相,是入不了門的。門是什麼?如果就「即相」上說,那是「佛門」。如果跟你講真話,入不了自性之門。
佛門講自性的,「自性佛」才是真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著相是見不到性的,一定要離相。要無相、無念、無知、無得,從這地方下手,就很快。
我們看古人學三年五載就開悟,就見性。原因就是「下手方法正確」不管是宗門、教下,都是如此。
宗門從無住、無相、無念下手;教下從無知、無得下手。宗派很多,但都修的是「清淨心」。
「有相、有得」「有念、有知」,心不清淨。必須把這些都去掉,就是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心就清淨了。
「清淨心」是真性,清淨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自性起用才能成就」,才能開悟,才能證果。這真重要!
淨宗用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所以古大德講「至理一言,點凡成聖」。用在淨宗的至理一言,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就能教你超凡入聖。
所以,要仔細比較,淨土比禪,實在方便太多,禪不一定能成就,淨宗是決定可以穩穩當當的成就。這真是不可思議。
感恩導師開示。南無阿彌陀佛🙏⋯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能念所念。
真實之利。信願行名。發菩提心。
ㄧ向專念。求生淨土。阿彌陀佛。
往生公案(七十三)宋 吳克己
吳克己。字復之,自號鎧庵居士,居住在安徽的浦江。曾經以眼疾為苦,有人勸他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吳克己遵從而持念聖號,後來眼病痊癒,因此生起甚深信心。有一天,閱讀《楞嚴經》到經中的『空生心內,猶雲點太清』於是豁然開朗如啟迷蒙。後來讀《宗鏡錄》,經過一段時間,便有所領悟契入。曾著作《法華樞鍵》,迴向極樂世界,曰:
「不讀《法華經》,無以明了我心本自具足妙法。不生極樂世界,無以印證我心本自具足妙法。如來諄諄開示教誨,智者大師懇懇宏揚經典,佛陀與祖師的垂憐慈悲,並沒有不同。」南宋孝宗乾道年間(西元一一六五~一一七三年),居住在蘇州,與寶積實公共同組成蓮社。後來,請工匠繪畫十界九品圖於正堂下兩旁的屋子,一邊是顯示萬法唯心,一邊是指示往生西方的捷徑之路。社友鍾離松為此事作文記載之。南宋寧宗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冬天,吳克己往生於寶山,留下遺言,表示要以出家眾的方式荼毗。世壽七十五歲。🙏⋯⋯
(恭錄 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祈願:
每日早晚 課誦淨業 福報功德。
讀經念佛 聽經聞法 皆悉迴向
敬報佛恩、父母恩、師長恩、
眾生恩🙏⋯⋯
天下和順。國豐民安。斷惡修善。
轉迷為悟。轉凡成聖。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情跟無情。同圓種智。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560161578/posts/pfbid031j4pCR8JnmEcrcBq2Srf7Wijg5nkw55QM3KrRKnP7MDRaHjqbM8xQt54HN7DQ8SYl/?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