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貪瞋癡捨掉這叫真布施】捨是因,得是果,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能捨即不能得。如肯捨煩惱,生死就了。只要有貪有愛即是生死之因,佛法無他,徹始徹終就是一個「捨」字。
捨是因,得是果-第563集
法語:
捨是因,得是果,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能捨即不能得。如肯捨煩惱,生死就了。只要有貪有愛即是生死之因,佛法無他,徹始徹終就是一個「捨」字。
節錄:
佛法教我們捨得,捨是因,布施,🉐是果,你捨🉐愈多,你得到的愈多,你🉐到的那個還要捨。所以「捨🉐」🈶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你捨你就🈶🉐,你捨🉐多就🉐多,捨少就🉐少;第二層意思,得到的也要捨,那你得的就更多。總而言之,把所得的統統捨掉,捨掉之後它源源又來了,就像活水,這邊出去,那邊就流進來,川流不息,這個好。
🈚量壽經菁華(第6集) 2009/12/24
為什麼大乘佛法的修學都把布施擺在第一位,這🈶它的道理,布施就是放下。徹始徹終🈚非是看破、放下而已,你愈能看破,你就愈肯布施、愈肯放下;愈肯放下的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道理,就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52集)1995/5
佛菩薩給我們做的示現,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建道場,他一生完全在教學。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跟他的學生也要過這種生活方式,不容易,我們現在稱為叫苦行。所以他老人家提倡「以苦為師」,這個裡頭🈶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身心清淨,真是一塵不染;第二個好處,對於世間沒🈶一絲毫貪戀的心,心在道上,所以他道業能成就。
🈚量壽經菁華(第6集) 2009/12/24
我們🈶財富,命裡🈶財,捨不🉐布施,捨不🉐幫助別人,那對自己會🈶很大的壓力,怕財富貶值,擔心的事情🉑多了,我說都說不盡,害怕!佛經上講,財為五家之🈶,他天天在防範,天天在操心,所以富而不樂,他生活過🉐很苦。我見過一些大富長者,他沒🈶我們這麼快樂,沒🈶我們這麼自在,出門還要保鑣,行動不自由。大富大貴都是這樣的,那不是一種榮耀的享受,那是一種不🉐已,現在叫防恐,過這種日子,哪🈶我們這麼樣的自在?
🈚量壽經菁華(第6集) 2009/12/24
世間人生活為什麼那麼苦?你仔細去觀察,真正的原因是放不下,放不下那你就🈶憂慮、就🈶牽掛、就🈶🉐失,🈚論你再富🈶,你在社會上🈶崇高的地位,你這個苦生活永遠沒有辦法擺脫掉。擺脫掉一切苦難,那就是捨;捨之後,那就🈶🉐,就🉐自在,就🉐快樂、就🉐幸福。諸位要記住,捨🉐,捨是因,後面才🈶🉐,不捨就不🉐,一定要肯捨。學佛,尤其要懂🉐捨。🉑以說菩薩成佛,從初發心一直到圓🈵菩提,你要問他修的是什麼?除了捨之外,沒🈶別的。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52集)1995/5
每一個人都🈶自性,都🈶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一切眾生都🈶。西方世界有,我們都看到、都聽到了,我們統統都🈶,但是今天一樣還要過這麼辛苦的生活,我們的智慧跑哪裡去了?德能到哪裡去了?相好到哪裡去了?佛在《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皆🈶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句話道破。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德能,我們的相好是被我們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不能現前。
大乘🈚量壽經(第138集)2003/2/8
佛教給我們,修!你要肯修。你所修的,實在講就是你所求的。你看看這三樣東西,一切眾生天天在求,諸佛菩薩在那裡展現,一個智慧,圓🈵的智慧。一個是能力,我們講技能、才藝,就是經上講的德,德就是你的能力、你的才藝,萬德萬能,沒🈶一樣東西你不會,不但會,都是精通。相是相好,相好是物質享受,從身的相好到你生活環境的相好,佛法裡面講的「依正莊嚴」。你看一切眾生,不分國家、不分宗教、不分族群,你問他這三樣東西要不要?都要。想要要不到,那佛就教你修。
大乘無量壽經(第138集)2003/2/8
修,要🈶理論的依據,沒🈶理論的依據,你修也🉐不到。所以佛教給我們方法是布施,布施是捨。你要想求財富,你要捨財。為什麼捨財你能得財富?捨財就是捨你的貪瞋痴,你把貪瞋痴捨掉了,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量🈚邊的財富它就現前。像這經上所講的,你要求聰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捨法;你要健康長壽,你要施🈚畏。你不能夠如理如法的去修學,你怎麼能夠🉐到這些殊勝的果報?
大乘🈚量壽經(第138集)2003/2/8
你不肯捨,你怎麼會🈶🉐?就沒有法子得,因果違背了。🉑是你🉐到之後,你要懂🉐,🉐到那個🉐還要捨掉,又要把那個🉐再捨掉,你就像流水一樣永遠沒🈶止盡的;你捨財🉐財富,捨法🉐智慧,施🈚畏🉐健康長壽。所以隨意自在,這個人一生不會生病、不會衰老,我還告訴你,不會死,真的不是假的;統統🉐到就隨意自在,死了就不自在,不死。
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276273048/posts/pfbid0yh7WQXQ4UKH682r9qwsiNakp9x9evjAb5KJNsZUGRcopEXKyDC4DQyDHbrVsWfsWl/?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