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念佛成佛的。這個話是蕅益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說的,他說得一點都不錯。文殊普賢怎麼成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我們還能不信嗎?
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淨空法師)
釋迦牟尼佛念佛成佛
《阿彌陀經》:「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
念佛成佛的。
這個話是蕅益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說的,他說得一點都不錯。
文殊普賢怎麼成佛的?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
我們還能不信嗎?
我們念《彌陀經》都含糊籠統,沒有留意,蕅益大師給我們點出來,這才恍然大悟,這一個點醒,我們要感恩蕅益大師,從來沒有人點醒過。
行此難事,是什麼難事?
行的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的事,這是難事。
難在哪?
難在你信很難,
難信之法,難在這。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給我們做示現,先身教,再言教,他自己行此難事,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成佛了。
怎麼成佛的?
念阿彌陀佛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
【佛陀的孝心:勸父王唯念佛】
有一天,佛陀在定境中,忽然心生悲哀,佛陀預料他的父王可能病情惡化,不久人世。
果然沒多久淨飯王就派遣使者來求見,並帶來了淨飯王病危,希望能見佛陀最後一面的消息,佛陀聽了一點也不躊躕,簡單的吩咐眾弟子後就馬上帶領難陀、阿難、還有羅睺羅等幾個弟子趕往皇宮去。
佛陀進入宮殿後,看到淨飯王的病情雖然很危險,但是他的意識還很清楚,佛陀心裡感覺非常的安慰,看到佛陀回來的淨飯王,很勉強的展開笑容,慢慢的將手伸出來,佛陀靜靜的走近淨飯王的面前,安詳柔軟的握著他的手,這時的佛陀眼眶紅紅的,眼淚早已在眼眶中打轉,站在旁邊的難陀、阿難、羅睺羅也是不好受!
宮女各各放聲大哭,已經93歲的淨飯王微微的說:「大家千萬不可這麼傷心呀!
佛陀曾經說過:世間的一切本來就是苦、空、無常的,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永遠保持不會壞,人何嘗不也一樣!
其實我這一生覺得很幸福滿足,因為我的大太子是天上人間最尊貴的佛陀,受到佛陀的庇蔭而得喜樂,而且在臨終前還能見到佛陀最後一面,我死也沒有遺憾了!」
《觀佛三昧經》中佛告訴父王:
「諸佛果德,有無量無邊甚深微妙的境界,其間神通妙用,解脫自在,不是凡夫所能行持的境界,宜從簡易而究竟的法門入手,所以勸父王修行念佛三昧。」
佛告父王:
「一切眾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
此乃世尊大慈至孝,
勸父之言,唯勸念佛。
可見種種行門,
非不殊勝,
但非凡眾之所能修。
唯有繫心念佛法門,最是應機。
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
一得往生,便能轉惡成善。
念佛之方便妙用顯示無餘。
釋迦牟尼佛勸父親念阿彌陀佛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白話:佛的父親問:像大乘最高的這些義理,為什麼不教給這些弟子?
這是佛的父王淨飯王問他的。)
佛告父王:
「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
(白話:佛告訴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無邊甚深微妙的境界,其間神通妙用,解脫自在,不是凡夫所能行持的境界,宜從簡易而究竟的法門入手,所以勸父王修行念佛三昧。」)
佛告父王:
「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
(白話:一切眾生,在生死當中,念佛之心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人死了以後將來到哪裡去,完全看你的念頭。
到哪裡去,完全自己做主,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這一點一定要知道,你念什麼就往哪一道去。
你念佛,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了。
念其他的佛,去不了極樂世界,能不能到他的國土?
不能。
為什麼?
它還要條件,你不具足。
這些條件都是要斷煩惱,沒有一尊佛國土是帶著煩惱去往生的,沒有。
只有極樂世界,就這一家,其他的都要斷煩惱才能提升境界,這個事就難了。)
釋迦牟尼佛
勸他的父親修哪個法門?
父子之間的親愛是天性,人間至親無過於父子,父親對兒女的愛護,兒女對父親的孝順,總得把最好的法門去供養父母,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得到最殊勝的果地,不是最好的法門怎麼會介紹給他父親?
我們就知道,
釋迦牟尼父親修什麼法門?
修念佛法門。
他現在在哪裡?
肯定在極樂世界。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見到淨飯王。這是什麼?
大孝!這是給我們做了個榜樣。
佛以這個來勸勉我們,凡夫一步步修行達不到這個佛果境界,他的父王也是凡夫,勸他念佛,念佛可以直接到佛境界,無比方便法門,太巧妙了!
💫💫💫💫💫💫💫💫💫💫💫💫💫💫💫
經文詳述 :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如來果德,成佛這是果。
菩薩還不算,菩薩雖然境界不錯了,他還不夠圓滿,到成佛才真正圓滿,這個時候自性裡面無量的德能統統現前。
菩薩縱然到最高位,等覺菩薩還有少分性德不能現前。
為什麼?
他有障礙。
必須到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得乾乾淨淨,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果德圓滿現前。
那是什麼?
就是下面這兩句:「真如實相,第一義空」,這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究竟的境界。
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
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菩薩也沒有辦法搞清楚。
不但一般菩薩不能接受,十地菩薩都有困難。
經上常常說八地以上,真正講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什麼人具足接受的條件?
八地以上。
菩薩階位一共有五十一個位次,八地以上是最上面的四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最高的四個位次。
好像五十一層大樓,最頂上的四層,他達到這麼高的地位,佛給他講這些。為什麼?
他們聽得懂。
七地以前還模糊,還不能完全了解,所以不是所有弟子都能夠修行的。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淨飯大王所說的,必須是後人所講的上上根機,在中國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
佛一生的教學,大徹大悟之後,在鹿野苑教五比丘講《四阿含》,《阿含經》講十二年,就好比是佛教的小學十二年。
十二年之後,有這個基礎再向上提升,講方等,方等是大乘,講八年,好比是中學,這就學了二十年了。
二十年的基礎才提升到大學,大學講般若,就是此地講的:「真如實相、第一義空」,這是佛一生教學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二十二年。
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講般若二十二年,幾乎佔一半的時間,所以這是佛教主要的課程。
但是前頭有二十年的基礎,沒有二十年的基礎,講這個東西怎麼能接受?
他是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上來的。
最後八年講法華,那好比是研究所,把大家提升入佛果德,法華、涅槃,提升到佛的境界。
法華的境界跟華嚴完全相同,那是回歸自性。
我們今天,這都是世尊給我們的示現,我們學教的時候要按這個次第學,不按這個次第學,小乘不要了,等於說前面十二年不要了,我現在學方等,你怎麼能成就?小學不念你念中學,能行嗎?
甚至於小學、中學都不要了,我一開頭我就念大學,甚至於我就念研究所,哪有這個道理!
那真的是天才,
天才只出現一個。
所以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向他父王報告的,諸佛果德真是有無量深妙境界,一定要明心見性,你才能夠證得。
神通解脫,解脫是大自在,沒有絲毫障礙;神通,沒有一樣事情他不能辦的。
這不是凡夫所行境界,所以勸父王行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不可思議,念佛三昧雖然不是最高的境界,它通。
像海賢老和尚,只要具足三個基本條件,老實、聽話、真幹,傳給你念佛三昧,你在一生當中就通了。
多少時候通的?
如果求往生,三年就通了。
如果不求往生,希望做到一心不亂,大概十年到二十年肯定通了,關鍵是放下。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
因為心性是本有的,心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本來具足,不是外頭來的,你只要具備這個條件,你就能夠得到,這是真理。
不學佛的人,
其他宗教能不能?
能,個個都能。
功夫就是,我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瞭,是智慧;
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真心,真心就是諸佛的果德。
但是不起心不動念難,那至少你要做到不分別不執著。
做到不執著,就是阿羅漢;
做到不分別,就是一般的菩薩,三賢菩薩;
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是法身菩薩,就前面講的地上菩薩,那不是普通菩薩。
我們今天最大的麻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這就是六道凡夫。
佛告父王:「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
你看小乘要斷見思煩惱,見就是你看錯了,思就是你想錯了,你要把錯誤的看法放下,你才能得到這個地位,小乘的初果,入門,大乘初信,什麼條件?
要把見煩惱放下,頭一個身見,六道眾生每一個都把身體當作是自己,佛告訴我們這是錯誤的,身不是自己,你把身當作自己,你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就從這個錯誤的看法建立起來的,這是第一個大錯誤。
為什麼?
我,我不生不滅,身體有生滅,身體滅了,我就沒有了,哪有這種道理?
所以身不是我,不要重視身。
身是什麼?
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髒了換一件。
在六道裡頭身不是我,身壞了再換一個身體,統統還是換六道裡的身體。
六道裡的身體全是無常的,天身體比我們好,壽命比我們長,再長,壽命到了還是要死,這要搞清楚。
統統搞清楚、搞明白,這一生這個機會太難得,遇到之後決定要成就,決定不放鬆,死心塌地修西方淨土,我死了決定到極樂世界。
而且我有把握,沒有去之前決定見到阿彌陀佛。
見到阿彌陀佛,佛會告訴你,你在這個世間還有多長的壽命,你可以要,可以不要。
總而言之,你只要見到一次,你就曉得佛常常在照顧你,這對你是很大的安慰,圓滿你的信心,真正相信,決定不是假的。
見佛等於註冊了,
什麼時候入學?
緣還沒成熟。
緣成熟還是自己的決心,這一生的壽命是前世的業報,念佛可以把業消掉,所以可以提前走,一點問題都沒有。
如果你有慈悲心,留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再幫助一些有緣人,佛會很歡喜,佛會加持你,你在這裡表法做樣子給別人看,活活潑潑,真的是自在安樂。
影音:《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30集》
https://m.facebook.com/groups/217649595003910/permalink/5225794977522655/?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