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真如本性有覺有明,本覺本明,你在覺明裡面再加上一個明,這叫無明。本覺本明,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確實是佛,佛講得沒錯。
【覺明】
01-003-0081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1-003-0081&lang=zh_TW
講到變,識就是會變,我們拿電視螢幕來做個比喻,螢幕能現相,現相是心,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能現相,它不變,所以叫一真法界。為什麼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這就是識。「識」就是了別,分別不好,跟諸位說,明瞭也不好,為什麼?明瞭就是無明的根本。《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問釋迦牟尼佛:無明是怎麼起來的?幾時起來的?什麼原因起來的?佛告訴他八個字,就把這個問題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根本就這麼起來的。
真如本性有覺有明,本覺本明,你在覺明裡面再加上一個明,這叫無明。本覺本明,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確實是佛,佛講得沒錯。
我們眼能見是本覺本明,耳能聽是本覺本明,六根的作用就是本覺本明,就是佛知佛見。
你怎麼會變成無明?
你本明上再加個明,那是無明。因為你本明上沒有的,你硬要把它加一個上去,這叫無明。這就把你這本性變成識了。
我們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我們沒有起分別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時候是佛知佛見。眼是佛眼,耳是佛耳,一起念,這是蠟燭、這是電燈,這就叫無明,起了無明。你本明裡頭沒有這些分別、沒有這些執著。你把它加上一些執著,加上一些名堂,這就叫無明。我這叫念佛,我這在聽經,這都是無明。本覺本明裡頭沒有佛,也沒有眾生。這是佛,那是菩薩,這是阿羅漢,那是須陀洹,你糟糕不糟糕!
佛說一切法是為你迷了才跟你說,你要是悟了,佛對你一句話都沒得說,為什麼?「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一動念就是無明,一開口那就錯了。說法是對迷的人說的,悟的人還有什麼話好說!我們一天到晚都在這搞無明,增長無明。諸位要覺悟!都在那裡搞分別、執著、妄想,都在搞這些。清涼大師講得好,「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我們看看現代這個時代的學佛人,豈不就是清涼大師所講的,一種天天在研究經教的,增長邪見;一種我什麼都不要了,我就是參禪或者是念佛,增長無明。雖然天天念佛、天天在打坐,問他什麼都不知道,增長無明;一種就天天在分別,天天在打妄想,增長邪見。這都不是學佛。
學佛要怎麼學法?要解行合一。解行果然變成一樁事情,這就叫證。《華嚴》裡面講「入法界」,怎麼入?解行變成一個就入了。解行分作兩個沒入,解是解,行是行,沒入,解也不得入,行也不得入。如果合前面講,信解行三個合成一個,就叫入了;信解行是三個個體,三個獨立的,沒入,信也不入,解也不入,行也不入;一定要把信解行三個合成一個,那就叫入法界了。入沒有別的,入就是證,沒有別體,就是三個合一。
怎麼合法?譬如佛講這麼一些大道理,我們明瞭了,明瞭怎麼樣?明瞭統統放下。在日常生活當中,那就是交光法師在《楞嚴經正脈》裡面提倡的「捨識用根」,我眼見一切色,用什麼見?用見性見。見性怎麼見法?見性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像我們現在張開眼睛見,第一個見是見性見,你就保持你第一個見,不要落在第二個。落在第二個,第二個就識,第二個分別了,就落到分別裡頭去。諸位要曉得,不落在分別裡面,一切色相平等的,沒有好醜,一定是平等的。一有好醜,這個好看、那個不好看,糟糕了,落到識裡頭去了,識才有分別、才有好醜,性裡頭沒有。
所以性像一面鏡子一樣,鏡子什麼都照,它不分別、不執著,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眼像鏡子一樣。耳聽外面聲音,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再這個好聽,那個不好聽,好聽的多聽一下,不好聽的趕快遠離,這就落在意識裡頭去了,這就把性轉變成識了。換句話說,你從佛掉到凡夫位子上。所以經上講的「本來成佛」,沒錯!當我們用第一念的時候都是佛,哪個不是佛?可惜我們第一念不能保持,諸佛與大菩薩他有能力保持第一念,始終在第一念,所以叫一真。
我們這個經裡頭最重要的一個道理,就叫我們保持第一念,一心不亂,一心就是第一,沒有二心。你一有分別就是二心,沒有分別的時候決定是一心;一心這就是佛,二心就是凡夫。就是怎麼樣從佛變成凡夫,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明白以後,你要懂得你怎麼修行法。所以修行就是在日用平常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一心。你能用一心,於信、於解都變成一個了,解,那個解的目的無非是要你覺悟一心,行是叫你用一心。我現在真正處事待人接物都用一心,解行就合成一了。
別人對我分別執著,他是凡夫,他用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就是識,所以講三心就是心、意、識,末那叫意,第六意識叫識,前六識都叫識,就是八識,三心就是八識;二意就是末那跟第六,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九法界的有情眾生,他們處事待人接物都是用三心二意。佛與大菩薩他們用真心,用六根根性,這交光大師講的「捨識用根」,他不用三心二意。這是佛菩薩與凡夫與九法界眾生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並不是其他的有什麼不一樣,就是用心不一樣。除了用心不一樣之外,沒有一樣不一樣,都是一樣的,就是用心不一樣。這個道理有相當的深度,在講席上也常常講,每聽一遍你總有一層比較深的體會,這樣就好,雖然做不到,常常聽有好處,幫助我們轉識成智,所謂轉識成智就是捨三心二意,用一心不亂,用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