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念佛人,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統統放下,這個人叫一心。…「止心一處」,止觀的止,把心止在一處,無事不辦。這句話非常重要!一念真誠心,具足萬德莊嚴,那一念真誠心太重要了。
淨空法師:真正念佛人,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統統放下,這個人叫一心。
一心的功德不可思議。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意思跟那一樣的。
你看,
『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這就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
「得往生者,皆已於無量諸佛,親近供養,事奉學習,廣植德本」,
這個地方也引用了,「正如《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今者,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
,注重在一心這兩個字,皈依的人很多,一心的人很少。
我們今天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
心是雜心,有雜念、有妄想、有懷疑,這三樣東西把我們的一心破壞了。
真正念佛人,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統統放下,這個人叫一心。
一心的功德不可思議,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大小乘裡頭都說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也有地方講「止心一處」,
止觀的止,
把心止在一處,
無事不辦。
這句話非常重要!一念真誠心,具足萬德莊嚴,那一念真誠心太重要了。
「歸依」,跟下面這個反白的皈是一個意思,「瞻者瞻望,仰者崇仰,歸依瞻仰」這裡頭就包含著有「禮佛、觀佛、念佛、憶佛」這麼多意思在裡頭。
「亦涵天親菩薩五念之旨」,《往生論》上天親菩薩告訴我們五念法門。五念第一個是「禮拜」,第二個是「讚歎」,第三個是「作願」,第四個「觀察」,第五個「迴向」,這是《往生論》裡面的。
我們參考資料裡頭,從《三藏法數》裡頭節錄出來的,「修淨土五念門」這一條裡頭,出自《無量壽經論》,論就是《往生論》,天親菩薩造的。
第一個「禮拜門:謂修淨土之人,清淨身業,面對阿彌陀如來,一心翹勤,恭敬禮拜,願生彼國,是名禮拜門」。
頭一個教我們拜佛,拜佛是消業障,也是真正懺悔。口念佛、身拜佛、心想佛,三業清淨。
晚近諦閑老法師,他的學生倓虛法師,抗戰之後移民到香港,在香港辦了個華南佛學院。確實出了不少人才,在香港、在台灣、在南洋、在美國、加拿大這些地區弘法,很多我都遇過,也都很熟悉。
老法師的同學,也就是諦閑老和尚的弟子,其中有個念佛的,鍋漏匠,還有個參禪的,這兩個例子老和尚常常講經說法提起,勉勵大家。
參禪的這個徒弟,以後去做土地公了,鬼道裡頭的,小神,土地公。
念佛的這個鍋漏匠了不起,這個人沒念過書,不認識字。
幹鍋漏匠這個行業,在抗戰期間比叫化子差不多,所以這個行業是非常辛苦、非常可憐。
他四十多歲,舉目無親,他就找到小時候的同伴,就是諦閑老和尚。看到他出家了,住得不錯,有吃有穿的,非常羨慕,要跟他出家。
諦老告訴他,不行,出家,你五堂功課你都學不會,就看準了他決定學不會,人笨!那你住在廟裡,誰都瞧不起你,這日子多難過。講經教學,你不認識字,現在學,遲了。
最後他硬賴著不肯走,老和尚給他搞得沒辦法,到底是從小在一起玩的朋友。諦老就跟他說,你真想出家,我有幾個條件你要遵守。
他說行,你提什麼條件我都遵守。
好,諦老就說,我給你剃度,把你送到鄉下,寧波,在浙江寧波鄉下,一個廢棄的小廟,沒人住的,你到那邊去住。
只教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會不會?
行,他會了。就這一句佛號,你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就念,不分晝夜,你一直念下去,將來你準有好處。
他老實,也不問什麼有沒有好處,你叫我念我就念,他就真幹。
這個方法好,一點壓力都沒有,你看,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
找了個鄉下念佛的老太太替他燒兩頓飯,中午、晚上,早飯自己理,不要叫別人。這個老居士給他洗衣服、燒飯,另外找了幾位居士,大家湊一點錢,每個月供養他的生活費用。諦閑法師這麼樣處理,把他安頓在這個破廟裡頭。
他真老實,三年沒出門,就像閉關一樣,每天就是拜佛、念佛,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真幹。
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
從他那個破廟到寧波觀宗寺,走路要一天,一整天,走一天,我們估計大概一百里路的樣子,要走一天。
往生了站在那個地方,鄉下人從來沒見過,這也是個新聞,趕緊派人到觀宗寺去給諦閑老和尚報信。
諦老那個時候在觀宗寺好像是知客師,他不是住持,知客。回來替他辦喪事,來回三天。
諦老看他不錯,站在那裡,死了還站三天。站著往生的我們聽說,但是死了以後站三天沒聽說過,可能只有他一個。
諦老讚歎,說「你總算是有成就,沒有白出家一場,你的成就,天下」,這天下就是說中國,「弘宗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你」,包括他自己,他自己是演教的,弘宗就是傳禪宗的,演教就是講經說法的法師,沒有一個比得上你,「四大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這樣的成就。
預知時至,沒有一點病,說走就走了。念佛三年,不難!
鍋漏匠憑什麼本事有這麼大的成就?
老和尚的讚歎讚到極處了。
他的本事就六個字,
老實、聽話、真幹。
對師父沒有一絲毫懷疑,完全相信,師父怎麼講,百分之百的做到,所以他就成功了。
無論在家出家,鍋漏匠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真能夠像他這樣修行,沒有一個不成就。
他用了三年,我們要努力去追,我們希望三個月就能追上。行不行?
行,勇猛精進決定成功,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只要你真正放得下。
鍋漏匠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他一無所有,他不必要放下,他沒有東西,他沒有,什麼都沒有,跟要飯的一樣,這一點可能是成功最主要的一個因素。
我們有這樣、有那樣,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完了,全功盡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九七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0688299274813/permalink/868795740464062/
真正念佛人,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統統放下,這個人叫一心。…「止心一處」,止觀的止,把心止在一處,無事不辦。這句話非常重要!一念真誠心,具足萬德莊嚴,那一念真誠心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