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佛菩薩覺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覺。迷悟不二,是一體起了二種作用,覺的作用跟迷的作用。
「佛」這個字,梵語叫佛陀耶,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簡單扼要,往往把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們只稱「佛」,只用一個字,意思是覺悟,換句話說,佛陀耶就是覺性。
我們中國人常講悟性,
印度人講覺性講得多。
小時候在學校讀書,老師與老師談話當中,我們在旁邊聽到,某個學生悟性很高,就是說他聽課能聽得懂老師所說的意思,甚至還有比別人更深入的體會,這叫悟性。
實際上,
悟性從哪裡來的?
當人自性當中本具的般若智慧,佛法也稱為佛性。
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單單講這一分,叫佛性。
如果總說自性,一般就用法性,自性,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理體。
萬法從哪來的?
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所以自性能生能現。
惠能大師開悟時說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的這個能,今天科學家講能量,通常大乘經稱之為法性。
諸位要曉得,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法性是從全面說的,佛性是單單從般若智慧講的,都能稱為佛,法性是佛,覺性也是佛,是一不是二。
一切眾生不但有自性,
一切眾生都有覺性。
所以大乘經常說,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我們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
《華嚴經》說,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我們變成凡夫,變成愚昧,造業,受這些苦報,到底怎麼回事情?
都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雖有佛性,你不能證得。
佛性有沒有失掉?
沒有,不但沒有失掉,它還在起作用。不過這個作用扭曲了,歪曲,用邪用偏了,不得起正用。
正用是覺了諸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了,這是正用。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把正用扭曲了。
扭曲,佛就用另外一個名詞,叫煩惱,叫習氣。
許多同學也經常看到,
佛在經上說
「煩惱即菩提」,
菩提就是覺性。
菩提跟煩惱是一樁事情,用得正就叫菩提,用錯了就叫煩惱。
換句話說,你用心,夾雜著煩惱習氣,就叫凡夫。
煩惱有三大類,
見思煩惱、
塵沙煩惱、
無明煩惱。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實在講不是菩提當家。如果是菩提當家,就不稱凡夫,就稱佛菩薩,用真心。
我們現在是妄想、分別、執著當家,這就叫凡夫。
所以聖凡稱呼
是這麼來的,
佛菩薩覺而不迷,
凡夫迷而不覺。
迷悟不二,是一體起了二種作用,覺的作用跟迷的作用。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644394406/posts/10160034753319407/
淨空法師:【煩惱即菩提】佛菩薩覺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覺。迷悟不二,是一體起了二種作用,覺的作用跟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