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它的內容可以說把所有佛法全都包括在其中,也是佛法學習的八個綱目。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八十二面第一行,從當中看起,從「《彌陀疏鈔》」看起:
「《彌陀疏鈔》曰:一、正見者,《雜集》云:若覺支時,所得真覺,以慧安立,諦理分明,無有錯謬故。」
◎《八正道》它的內容可以說把所有佛法全都包括在其中,也是佛法學習的八個綱目。
第一個是正見,昨天我們學到這一條。簡單的說,必須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才算是正見。佛門這個正字,八個都是正,正字招牌得來非常不容易,它要求的水準太高了。一般說來,至少是小乘初果以上的,這算是小乘的三十七道品,大乘的水平就更高,標準更高。
見惑裡第一個身見,我們想想,六道裡面眾生哪一個不是把身看作是自己?只要有這個錯誤的看法,後面全都錯了,這是頭一個,不容易!
《金剛經》,中國人很熟悉,讀的人很多,前半部佛教人破四相,真正放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四相也把所有一切現象包括其中。
我相執著有我,不知道我是假的,我不可得;執著有人相,我之外是人;眾生相是講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壽者相是講時間。
眾生相也就包括空間在內,時空之內所有的現象。
現代科學家把它分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
《金剛經》四相包括了,這四相都放下,這才叫正見。
為什麼?
《般若經》上說了一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為什麼?
相有性空,事有理無。這個說法沒錯,可是一般人沒有法子理解。
我們初學佛的時候讀到這些經典,看到祖師大德的註解,老師們的講解,有沒有體會得?說實在話,根本就沒有體會到。
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老師們沒有入這個境界,他怎麼能說得出來?
他所說的是古大德的註解,所謂照本宣科,念念而已,實際沒有契入,這個是難的地方。
我們現在所體會的,我覺得比古人強一點,不是我們證得,我們也沒證得,我們得到科學家的報告,這個世界上尖端的一些物理學家,透過他們的報告,我們拿來跟經典、跟古大德的註疏來對比發現了,
發現什麼?
發現經典跟古大德的註疏被現代科學家證明了,那就應當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並不知道眼前所有境界是虛妄的,都以為是真實,這個見解錯誤了,沒有見到真相。
我們從《菩薩處胎經》裡面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個對話非常要緊。
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這是講我們凡人,心裡起個念頭。
我們凡人起個念頭就起個念頭,誰去追究這一個念頭裡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有幾念這個是自然現象,有幾相這是物質現象,有幾識那是精神現象。
◎佛要是不問,六道凡夫永遠不會起這種疑惑,不會問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只有佛能問得出來。
彌勒菩薩我們知道,他是大乘裡面的唯識專家,用現在學校裡分科,他是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可以說是佛門裡面心理學專家。
彌勒菩薩答覆世尊說,「一彈指」,一彈指是講時間之短暫,一彈指有多少念?
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生起,這是屬於自然現象。
「念念有形」,每一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出現,都有物質,就是你能夠看到物質現象。
「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統統都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是什麼?
受想行識,受是感受,想就是分別,行是相續不斷,識包括記憶。現在科學用的記憶卡片,它能夠記得過去,它能夠幻想未來,這是受想行識。
前面是色,色受想行識,這是什麼?
佛法裡面講的五蘊。五蘊這個現象,五蘊裡三個現象具足,就是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它具足,在那一念之間。
這一念,如果我們今天,今天的科學是用秒做單位,一彈指比秒短,一秒鐘能彈幾次?
我能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更快的,年輕力壯,如果一秒鐘彈五次,這個數字就達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
我們要知道,一秒鐘這個念頭波動頻率是一千六百兆次,每一次是一個畫面,就是一個色受想行識。
前念滅了,後念又生,前念不是後念,後念不是前念,念念都是獨立的,而且絕對沒有兩個念頭是完全相同的,大同小異。
念頭產生物質現象,按照阿賴耶講的順序,第一個是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念頭;
第二個,阿賴耶的轉相,就是阿賴耶的見分,精神現象,受想行識;
第三個,阿賴耶的境界相,是物質。
◎所以物質跟精神永遠分不開,它是一不是二。
它的完成速度你要曉得,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個時間裡頭它完成,完成之後同時就消滅了。
我們讀了這個經,看了科學報告,才知道《楞嚴經》上所說的。從前我們也學過《楞嚴經》,也講過好多遍,沒講清楚。
《楞嚴經》上講的現象,整個宇宙現象,「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在彌勒菩薩跟世尊對話,我們才恍然大悟,悟了之後這正見、正思惟我們明白了,你把這個東西看清楚、搞明白了,你的見解才是正見,你沒有迷惑在幻相上面。
所有現象皆是虛妄,就跟我們看電影、看電視一樣,屏幕當中現的這個現象是幻相。
什麼是幻相?
剎那生滅,前念滅後念生,前念不是後念,是一種什麼現象?
相似相續相,它每一個相都是獨立的,相似相續,絕對不是完全相同的,沒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
佛所說的「五蘊皆空」,佛所說的「不生不滅」、「無所有,不可得」,都是講這樁事情。
世尊當年在世不容易,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當中有多少人開悟、明白了!
從這個地方明白了就是宗門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小乘證阿羅漢果,大乘破無明,見佛性。
所以天台大師講,三十七道品含攝一切佛法,他老人家講這個七科,每一科他都用藏通別圓四教來講,說明它是真的含攝一切法。
藏教是小教,就是小乘藏教的三十七道品,通教、別教、圓教,圓教純大乘。
所以正見者,蓮池大師也是引《雜集論》裡面這一段話來講,「若覺支時,所得真覺」,真的明白了,真搞清楚了。
現代的物理學家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
德國的科學家普朗克發現的,他在報告當中告訴我們,他說實際上我們這個世界絕對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
我們看都是物質現象,
怎麼說沒有物質存在?
他說我們看錯了。
物質是什麼?
物質是意念變現出來的。
所以意念是物質的基礎,意念沒有了,物質就沒有了,有物質現象你就有念頭,先有念頭後有物質。
普朗克是愛因斯坦的老師,這個發現對佛法是非常大的貢獻。
本來大乘經上常講,這樁事情「唯證方知」,你要是自己沒有親證,你怎麼會知道?
佛菩薩所說的我們都把它錯解了,自以為聽懂,實際上不然。
佛也承認,你理解得也不錯,程度不一樣,程度高的人理解得深,程度低的人理解得淺,這也是一種自然現象。
所以講太高深我們就聽不懂,講淺了我們能聽懂。
這是科學對佛法很大的一個貢獻,這個貢獻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解決什麼問題?
現前地球上災難的問題。
地球災難是物質現象,科學能發現這個現象,它不能解決。
為什麼?
他專從物理上去想,
他沒有從心理上去想。
為什麼?
不知道物質現象是從精神現象變現出來的。
如果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精神能夠主宰物質現象,那你就多在精神現象裡頭下功夫,物質現象自然就產生變化。
是不是這樁事情?
確實。
以我們身體來說,我們對自己有堅強的信心。所以現在難!
他自己不相信自己,你得病你就很難治癒,為什麼?
對自己沒信心。
如果對自己有強烈的信心,我一定能恢復健康,他的病就很容易治好。
治療的方法,醫藥對你的病痊癒大概只佔三分的力量,另外七分的能量從哪裡來的?
從信心來的,這個重要!
如果信心圓滿具足,你這個疾病不需要治療,自然就好了。
有例子,前幾年我們看到過「山西小院」,四十多個得癌症的,醫生宣布他們的壽命只有二、三個月。
這些人都是學佛的,把治療放棄了,把生死放棄了,只有二、三個月,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念了三個月他又沒走,病全好了,再到醫院檢查沒有了。
問他怎麼治療的?
沒有任何藥物治療,根本就不想治療,求往生,這病統統都好了。四十多個人!不是一個、兩個。
這個道理現在我們清楚了,信心治療好了。
今天地球上這麼多災難,原因在哪裡?
原因是我們把信心喪失了。
前幾年我們講到,貪瞋痴慢疑是病因,怨恨惱怒煩是病的緣,反應在我們居住這個地球上,水災、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風災、地震,現在看到很多土石流,大地好像鬆了,山會倒下來,陸地會沉到海裡去,
這是什麼?
這是病態發生,果現前了,因緣果。
如果我們覺悟了,像前年,世界上有幾位科學家在澳洲悉尼開會,後半截討論到二0一二馬雅災難的預言,怎麼對治。
美國有個科學家布萊登,他就提出來,二0一二應該是全世界人民反省、回頭是岸的一個機會,契機,他說:只要地球上這些人都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災難就沒有了,不但災難沒有了,地球會走向更好。
這話說得沒錯,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我們修學大乘的人一聽就懂。
可是問題,誰能夠回頭?誰能斷惡修善?誰能改邪歸正?
問題在這裡。這個問題具體落實不問別人,問自己,從我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這個小團體做起,我們要真幹!
有沒有效?
肯定有效。
山西小院那是個非常好的例子,一點都不稀奇,人人都做得到。大乘經教擺在此地,你那個信心生不起來,原因是什麼?
你沒有懂。
這些經典你真搞懂、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信心生起來,而且這個信心會堅定不移,產生巨大的能量。
明白之後,
你不會貪生怕死,
為什麼?
◎沒有生死,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永遠存在。
惠能大師
見性不是說了嗎?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那自性是你自己,宗門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你的靈性,不生不滅,你就不會貪生怕死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257555868/posts/pfbid0qc6Cwg84AiUmhvLEvoVXYXe5atcZQFqvrWumpTdX1kCbnjALUKTYWxJCeajTqm6vl/?mibextid=Nif5oz
八正道
(梵文Aryastangika—marga)
八正道 英文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高貴的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