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Understanding Buddhism》
[淨土大經解演義](四六二)-3
《淨空老法師講述》:
我年輕的時候學佛,我對這個有疑問,為什麼教育變成搞祈禱,為死人服務?
那個時候我向道安法師請教,這是台灣一個好法師,我第一次去日本就是他帶我去的。
他組織一個訪問團,好像有三、四十個人,這個團很大,到日本玩了二十多天。
這頭一次,那年好像我四十九歲,不到五十歲,四十九歲,跟他老人家去的。
他告訴我,他說:
應該是唐明皇帶頭的。
我說:怎麼是唐明皇帶頭的?
唐明皇遭到安史之亂幾乎亡國,得力於郭子儀這批將軍,把這個動亂平息,死了很多人。
所以在每個戰場,明皇都建一個寺廟叫開元寺,開元是他的年號。
這個寺廟建的什麼意思?
就是像我們現在講的像忠烈祠一樣這種性質,追悼戰爭當中死難的軍民。
請出家人到這邊來誦經超度,實在講那個時候是追悼儀式,真從他開始的。
帝王這樣做了,以後民間有老人過世也請出家人去念念經,附帶的。
但是我們能想到,那個時候老人過世能請出家人去念部經,念個佛送一送,肯定都是富貴人家,普通人家不會做的,這些達官貴人、大富長者才有這個機會去做。
慢慢演變到民間普遍去做,延伸出來的。
◎但是一直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寺院庵堂還是以教育為主,而不是經懺法會,不是這個,都是教學。
◎這個教育是皇上管的,歸皇上管,宗教教育、道教都歸皇上管,儒家的教育歸宰相管,在中國佛跟道是皇上管。
完全變了,教育沒有了,完全以經懺為主,這就是現在所謂宗教,應該是慈禧太后。
◎因為慈禧之前歷代帝王都是三寶弟子,他們都是有皈依師父的,所以有國師,皇帝的老師、師父,學佛、學道的。
只有慈禧對佛法、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尊重,她自稱為老佛爺,把諸佛菩薩都貶一級,貶到她下面,她跑上面去了,她是老佛爺。上行下效,這個國家領導人這樣做法,讓其他的人對於佛教這個教學就疏忽了、冷淡了。
慈禧到清朝亡國大概一百年,這一百年當中佛教大幅度的退轉,宗教教學少了,到民國就更少了,民國年間講經說法的法師只有十幾個人。
在隋唐的時候,一個寺廟裡講經法師都不止十幾個人,你說全國有多少?
留下來這些著作多豐富,你到《大藏經》上能看到。
所以佛法興衰這段歷史,不能不知道,怎麼會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一定要把它原因找出來,我們如何再恢復。
不能恢復傳統,我們就遭受滅亡,佛教滅了、傳統文化滅了,中國民族滅了,國家還能不能繼續生存大有問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讀七覺支,讀八正道,感觸很深。七覺支、八正道是正法的標準,他們終極目標是大般涅槃。
現在學佛的人,
他目標是什麼?
升官發財,
求佛菩薩保平安。
他能不能求到?
求不到,那是迷信。
佛門當中常說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是有這句話,這話不是假的,佛是教我們怎麼求?
你懂得理論、你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你一定會得到。
佛給你講道理,
你求發財,能不能求到?
能,
對什麼人說?
命裡沒有財。
命裡有財他自然就發了,命裡沒有財的,佛菩薩教你這套方法,你去修你就能得財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身體不健康,煩惱、習氣、毛病很多,活得很痛苦,你想活得快樂,活得健康長壽,行,佛有方法幫助你。
你把這些道理學會、方法學會,依教修行,自然就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不是假的。
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福報,前世沒修,也沒有壽命,短命,過不了四十五歲,我這一生全是老師教的,章嘉大師教給我的。
財從哪裡來的?
是財布施來的,才明瞭。
財布施,他得有才行,才能財布施,沒財怎麼辦?
沒財,有內財布施,以後我才知道。
什麼叫內財?
內財是做義工。做義工,我們身體布施,就是服勞役,用我們的智慧布施,這也屬於財,這個比外財功德還大。
外面財,那個時候我實在生活太苦,每個月得的那點錢,維持一個最低的生活水平,就餓不死而已,哪有錢布施?
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
可以,行,一毛錢可以。
一塊錢有沒有?
一塊錢勉強也行。
◎老師告訴我,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你要常有布施的心,要有這個念頭,你要去真幹。
我們聽話,就真幹,一毛、一塊怎麼布施?
那個時候開始去逛寺廟,在寺廟裡抄經,經書買不到,想讀的經那只有去抄。
看到有人印經,拿個紙單來湊錢印經,多少不拘,我們寫個五毛、寫個一塊。
還有放生的,也是拿個紙單來大家湊錢放生,一毛、兩毛都不拒絕的,就這麼修。
三年之後,效果就出現,收入就多了,多了就多施,
㊙️老師教給我,他說:
「你愈施愈多,
愈多愈施,別留。」
以後讀了《印光大師文鈔》,明白了,完全跟印光大師學習,印光大師是十方供養,他老人家只做一樁事情:印經布施。
我一生跟他老人家學,就幹這樁事情。印多少書,你問我,我記不得;花了多少錢,我也記不得。
◎以美金計算,這麼多年來印經布施,至少超過一個億以上,總有一個億到兩個億,
錢從哪裡來?
不知道。
現在送錢給我不要了,為什麼?
年歲大,不幹了,不幹這個事情,現在講經布施,每天四小時講經布施,內財布施。什麼都不要了,得大自在!
三種果報都得到,財用不缺乏,雖然什麼都沒有,但什麼都不缺乏,衣食住行都有大家照顧著。
智慧增長,
這你們大家能看到的,
健康長壽也看到的,
智慧增長是法布施,
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
老師教我這三種布施,我都是精進在奉行,果報不可思議,真的不是假的,我做了六十年,愈做愈歡喜。
第七正念,「正念者,以無漏智於應念正道法及助道法,心不動失故」。
不動不失這叫正念,還是以無漏的智慧於應念正道法,你應該念的,那是什麼?
是你主修的這個科目。
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如果把它分成科系來說,比今天任何一個大學都豐富。
所以那是學校,大學校!
我們一生要想把世尊所講的東西統統都學,你就錯了,你學不到的。
這一部《大藏經》,你每天看八個小時,從頭到尾看一遍至少要三年,不是一生能夠學得了的。
所以在隋唐時候,祖師大德就分科,我在這個一代時教裡面,取一部分專學,叫分宗。
大小乘一共十個宗派,十個宗派好像一個學校十個學院,宗裡面再分派,派就好像學系,我讀哪個學院、讀哪個學系,然後這個系裡頭,一個系裡頭有多少部經典,我只學一部叫分科,便利修學。
而且佛說了,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為什麼?
◎每一部經、每一個法門,都能幫助你得定、幫助你開悟、幫助你證果。所以實際上來說,不必學很多,一門就夠了。學一個宗已經就太多,一個宗裡頭的經論不少,有幾十種。
淨土宗的算是最少的,可是如果你看看淨土的典籍,毛凌雲居士我跟他很熟,這老前輩,我們也曾經一度同事,有幾年的時間在一起,他退休之後編了一部《淨土叢書》。
淨宗的典籍也非常豐富,他編這部書的時候我知道,我那個時候剛學佛不久,精裝幾十冊。
我們有沒有必要?
有必要做參考,但是如果你用這些東西做材料去修學,太多了,也會把你搞雜、搞亂了。
還是用古人的老方法,你要相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所以我現在心裡想著,年歲這麼大了,不再跑了,哪個地方找我,我不去了。
我希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這一門就是《大經解》。
夏老居士的會集,黃念老的註解,我就想在這部書上一門深入,晚年專門學這部經,專依這部經的教誨來修行,一個目標求生淨土,其他的全放下了,教內、教外的活動我都不參加了。
日本這一次是遭了大難,前首相鳩山邀請,還有日本的佛教會水谷幸正長老,他們邀請,我去了,去幹什麼?
還是講《無量壽經》。
叫我講別的我不去,我們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什麼地方請講《無量壽經》可以,條件呢?
他必須有攝影棚、必須有網路,全世界可以收聽,我就這麼一個條件,沒有這個條件我不去。
所以不想再動,一個地方住定了,我往後的進步,我有信心會超過過去六十年,這肯定的。
正念,我就念這一部經,就念這一句佛號,這是我的正念。
正道法主修的是念佛,助道法還是念阿彌陀佛,正助都一樣,心住在佛號上不動了,不會失去。
專修專弘,我們用網路、用衛星,既是自利也是利他,中國古人講「獨善其身」是自利,「兼善天下」是利他,我希望有幾個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人數不要超過十個人。
印光大師定的是二十個人,我減一半,二十個人要大福報,我們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我們希望有十個人就心滿意足。
專修淨宗,十個人不必完全學《無量壽經》,他可以學《阿彌陀經》,可以學《觀無量壽佛經》,可以修《普賢行願品》跟《大勢至圓通章》,還有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淨宗的五經一論,決定是精進不夾雜。
有十個人十年不下山,把心定在一起,十年之後,我想對佛教會有些貢獻,對正法久住。
這十個人十年之後看緣分,如果有緣每個人可以各化一方;
沒有這個緣分,那我們這個小地方,我們不離開這個小地方繼續努力,二十年、三十年,時間愈久愈好,你的成就愈踏實、愈堅固,力量愈大。
印光大師的成就是在普陀山,他在寺廟裡頭,寺廟裡分配他一個工作,他管理藏經樓。
他在藏經樓裡面住了三十年,心是定的,每天讀經廣學多聞,一旦被人發現,這是個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高僧。
他老人家七十歲才出名,七十歲以前沒人知道,真正是中國古人所謂厚積薄發。
他八十歲圓寂的,弘法只十年,這十年弘法的效果,在中國最近一百年當中第一人,沒有人能超過他,為什麼?
積得厚,產生這麼大的力量。
所以我們現在也特別歡迎年輕人,二、三十歲發心,能夠好好的學個十年、二十年,那就成就大師級的法師。
他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住持佛法,有能力教化眾生,沒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做不到。
日本佛教有十三個宗派,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他們那些開山的祖師也全都在比叡山修行。
這個山我去參觀過,日本人稱它是佛教的母親,各個宗派的祖師,開山祖師全都是在這裡修行的。
我去訪問特別留意,向方丈請教,過去這些祖師大德在山上修行,最短的時間在山上住多久?
告訴我,最短的時間都住十五年以上,最長的住三十多年,所以他有那麼大的成就。
我們今天能有個很好的修學環境,把心安定下來,十年決定有成就。
根要紮得深、根要紮得好,也就是世法的標準,是《弟子規》、《感應篇》,真正發心學佛,這兩樣東西應該是百分之百的落實,你做到了。
從這個基礎上去學《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就很容易落實。
你這三個根堅固,你就取得學聖賢的基本條件,作佛、作菩薩的基本條件,你有了。
◎在現前這個時代,所謂是知識爆炸的時代,要講學,不能專門用修行的功夫,用修行的功夫那是度老修,度初學的不行。
特別是對現在的知識分子,你要能講學,能講學,這些經典要能通達,一部就可以,一經通一切經通。可是經典都是文言文,所以還必須學文言文,文言文過去李老師教給我們,背五十篇古文,你能背、能理解、能講,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換句話說,《四庫全書》、三藏十二部,文字上的障礙沒有了。
這個工作要做,大概要一年的時間,你一個星期學一篇,一年五十個星期可以學五十篇,如果兩年,那你基礎就更深。
李老師說,能夠背誦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要是熟悉一百篇文言文,必須要用兩年功夫。
現在世界書局很快有一部書出來,《國學治要》,這是我在香港得到這麼一部書,太難得了。
民國初年,一些專家學者大概就想幫助後世,幫助我們現在這些人怎樣進入《四庫全書》。
早年我想到,我得到第一部《四庫全書》,我心裡就想著,這麼大的分量從哪裡讀起?
總得有個方法,所以我就想到要找幾位專家學者,教國文的、教歷史的,就文史老師請幾位,讓他們在《四庫》裡頭去選,經史子集選出一些精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做個節本,做為《四庫全書》的導讀。
我做了,在國內請了一些教師做了三年,也花了一些錢,送給我的時候不適用,這說明什麼?
國文程度不一樣。沒想到民國初年,就商務印書館剛剛開辦時候,那一批專家學者老先生他們想到,他們就開始編了,這部書花了十年編輯成功。
它後頭有個序文,我看了序文,丁卯年這個書完成,丁卯是我出生的那一年。
也就是說這個書是在我出生前十年他們開始的,太好了!
我看到這部書如獲至寶,大概可能只有這一部了,再找不到第二部,我請世界書局印一萬套,這個書就不會失傳。
有這部書,年輕人真正肯發心,你就有緣分去入《四庫》,你認識《四庫》、你了解《四庫》,你對《四庫》會產生濃厚的感情,你好好的深入這部大書。
◎這是乾隆皇帝的傑作,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稀有的一部大叢書。
這個月底書就可以出來,它這裡面也有選的一些都是《四庫》的精華。
我們台灣早年,這些專家學者也做了這個工作,國語日報所出的《古今文選》,裡面所選的東西都非常之好,跟這個《國學治要》一對比,差不多有兩百篇文章是相同的。
所以我就跟蔡老師商量,就在它相同部分裡頭,我們精挑細選選一百篇。
《古今文選》可以做參考,它有註解、有注音,又有白話文翻譯。
真正在這個地方選一百篇古文,用兩年的時間,你文言文的鑰匙拿到了。
你閱讀《四庫》、閱讀《大藏經》,文字的障礙全破了,兩年功夫可以完成。
德行基礎奠定,文言文學好,往後你一帆風順,你才能真正有成就。
沒有這個基礎不行,基礎要紮實,愈堅固愈好,根深蒂固,後來的發展不可思議。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257555868/posts/pfbid02WQuz2YKvakJwfLghjouraWSi1oApdVDCG4Ds7p3EAesiA7Gyfbf84xjtACHFkjHAl/?mibextid=Nif5oz
認識佛教 英文
《Understanding Buddhism》
幸福美滿的教育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