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貪瞋痴慢疑如果是嚴重的話,對自己的傷害就是病苦、災難。對我們居住的環境造成的影響,現在人稱它作自然災害,其實不是自然的,是思煩惱所感應得到的。真正明白了,那就像佛菩薩所說的,無一不是自作自受。(five poisons)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八十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正慧,真正之慧」。從這裡看起,「真者,真實。正者,無邪。離顛倒為正,又契真入實為正。故離虛妄分別、照了真心之智慧,名為正慧」。正慧對我們修學非常重要,大乘之所求的就是真正的智慧。
本經世尊為我們說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這是講本體,《華嚴經》上講的體、相、用,真實之際是講體,第二個真實智慧,第三個真實利益。這三樣都講到究竟圓滿,無與倫比的稀有,我們要認識。
這三樣東西都是自性本具的性德,不是從外面來的,一切眾生本來就有,只是六道眾生迷而不覺,像前面所說的。
這幾句文都是解釋正慧,在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大覺所生的,都稱之為正慧,於是正慧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這一點必須得認識清楚,從外面學得來的都是知識,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是真實智慧。
第一個就是清淨心,什麼人的心清淨?阿羅漢清淨了。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了,清淨心才現前。由此可知,我們身心不清淨,就是因為有見思煩惱。見煩惱裡面,佛給我們說,我們有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放不下。有邊見,邊見可以說就是偏見,偏在一邊,這個見解不正,它妨害我們修行,妨害我們生善,妨害我們得定,妨害我們開智慧。另外的,就是說見取見跟戒取見,這兩種我們中國人常常把它合起來,都稱它為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未必真對,自以為是。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除這四種之外,另外一種錯誤的知見,也就是說你對人事物看錯了,那叫邪見。這是見煩惱的五種。
思煩惱就是你起心動念你想錯了,思想上產生錯誤這叫思惑。也有五大類,叫貪瞋痴慢疑,這五毒!
貪瞋痴慢疑如果是嚴重的話,對自己的傷害就是病苦、災難。對我們居住的環境造成的影響,現在人稱它作自然災害,其實不是自然的,是思煩惱所感應得到的。真正明白了,那就像佛菩薩所說的,無一不是自作自受。
說它作自然災害,冤枉了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是健康的,在佛法裡面講,大自然是無比的莊嚴,它怎麼會有災害?
哪有這種道理!
大乘經教裡面,許多地方把自然解釋作本性,真有道理,因為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是能生能現,萬法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從這些地方啟示,利根的人就能夠當下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什麼是智慧、什麼是知識,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不能混一而談。真正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從平等心生的,從大覺心生的。經題上這個「覺」是說大智大覺,如來所證得的,這個心徹底放下了,佛心。清淨心是二乘心,聲聞、緣覺,平等心是菩薩心,大徹大悟是佛心,都生正慧。真是真實,正是無邪,這個說法容易懂。
下面解釋說,「離顛倒為正」,三途六道十法界,可以說都是顛倒,四聖法界也顛倒嗎?對,四聖法界在事上看好像沒有顛倒,在理上看它顛倒了。為什麼?平等覺沒有,充其量他只做到清淨,平等沒做到,正覺沒做到。所以他沒有能夠轉識成智,還是用阿賴耶,用得很正。這個原因,是他所學的佛法都能夠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就是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他與倫理、道德相應,不違背因果,與佛陀的教誨相應,他用得正。能斷見思,塵沙、無明猶在,也算他是真正智慧。下面這句,「又契真入實為正」,這個境界比前面高。前面離顛倒為正,阿羅漢、辟支佛做到,契真入實阿羅漢沒做到,辟支佛也沒做到,十法界,向上提升是菩薩、是佛,菩薩跟佛也沒做到,十法界裡面的佛是小乘佛,天台稱為藏教佛,就是十法界的佛,通教的佛也沒見性。契真入實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是永恆不變,實,決定不是虛偽,所以真實,這個叫真。「離虛妄分別、照了真心之智慧,名為正慧」。法身菩薩的正慧,妙覺如來的正慧,為什麼?他離虛妄,虛妄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這是真正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照了真心,照是照見,了是明瞭,就是明心見性。心現在在哪裡?無處不是,無時不是,一切處一切時它都在。
萬事萬法是假相,它的體呢?體是真實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這個現象,法身菩薩見到的。大乘經教上說它作如如,法性如、法相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一如。對於這個事實真相,徹底通達明瞭,叫證得、叫契入。這個智慧是法身大士的智慧,是如來果覺的智慧,是真智慧,我們都有,一切眾生也都有。佛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當中還有個分別,說前後,當中就包括在其中,可以省略,細說是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證得。我們現在用的心是虛偽的,阿賴耶是虛偽,六識的分別、七識的執著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從佛的標準上來說,我們今天只有知識,沒有智慧。因為知識跟智慧來源不一樣,聽經聞法,廣學多聞,聽得多、看得多、記得很多,這都屬於知識。見聞當中要有悟處,那是智慧。什麼叫悟?沒有通過思考,沒有經過心意識,豁然開悟,一下明白了,這是智慧,這個不是知識。人人都有,現在是迷而不覺,我們非常嚮往智慧能恢復,德能能恢復,智慧、德能恢復,相好一定跟著就恢復,怎樣恢復?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要放下。如果不肯放下,永遠像現在一般世人一樣追求知識,沒有智慧。因為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源頭不一樣,知識可以用思考去研究,智慧不需要。智慧,佛說了,放下思考、放下心意識,智慧就現前。這裡有個重要的信息,不能放下,求智慧也變成知識;肯放下的人,求知識都變成智慧。
我們看底下一個名詞,「餘習。煩惱斷後,殘餘之習氣,名為餘習。又名殘習,或逕名習氣」。我們用得多的都講習氣,煩惱容易斷,習氣不容易,阿羅漢煩惱斷了,習氣沒斷。什麼是煩惱?貪瞋痴慢疑,阿羅漢都斷了,可是貪瞋痴慢疑的習氣,阿羅漢沒斷。什麼人斷了?辟支佛斷了。也就是說,阿羅漢在四聖法界修行修什麼?斷見思煩惱的習氣,見思習氣斷盡他就升級,升到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高,思惑的習氣沒有,但是他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就是分別,比執著輕。執著是最嚴重的,所以執著造成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假的,見思煩惱一斷,六道輪迴就不見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257555868/posts/pfbid0wvp2shvk3SS7CWJ4wb1hGhUK4AUfM7FBLj5Pj51abbxyMBuUETM1VZksvUAHxJowl/?mibextid=Nif5oz
五毒 英文
(five poi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