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怨不是好事情】大富貴的人家,都是前生曾在佛門裡面念佛修福,而不能夠了生死的人,在這一世當中,有權有勢,胡作妄為,造作的罪業比一般人要重得多。所以我們眼光要看遠一點,一個真正覺悟的人,是要以了生死為目標的。
淨空老法師:了生死! 一個真正覺悟的人,是要以了生死為目標的。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
普賢菩薩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明眼人看到的是光陰一天比一天減少,換言之,就是更接近死亡了。
我們的道業,
有沒有隨著時間在進步?
唯有真實修持,才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如果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這一生就是空過。 縱然念佛修福,也是佛所講的‘三世怨’。 三世怨不是好事情,這一生念佛修福,到來生一享福,人也糊塗了;糊塗就再造罪業,再受苦報。 大富貴的人家,都是前生曾在佛門裡面念佛修福,而不能夠了生死的人,在這一世當中,有權有勢,胡作妄為,造作的罪業比一般人要重得多。所以我們眼光要看遠一點,一個真正覺悟的人,是要以了生死為目標的。
在大乘法裡,想要了生死,我們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 若要真正做到,就要記住普賢菩薩的話-學菩薩道,修菩薩行。 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善財童子每遇善知識,都請教這兩個問題。 所謂菩薩道就是存心,我們在講席裡常說:"心、願、解、行要同佛。心、願就是菩薩道,解、行就是菩薩行。"
學佛,就要學得跟佛一模一樣,縱使不能到一模一樣,也要相差不遠,這才叫學佛。 世間有一些人,他是搞佛學,而不是在學佛。 什麼叫佛學? 就是有解無行,只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來研究,而不能照做,他沒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願,那就是佛學;有心,有願的人,他明白多少就會做到多少,這才是個學佛人。 所以學佛可以了生死,佛學不能了生死,這是要辨別清楚的。
佛的經教是融通的-圓融、通達無礙,所以一經能通一切經。 不但經教是融通的,世出世間法也是融通的,因為都是從自己真心本性裡變現出來的,所以它是同一個根源,沒有不通的道理。 為什麼會不通? 不通就是有障礙,障礙就是迷惑、顛倒、分別、執著,只要能去掉障礙,世出世法都是圓融而通達無礙的。
觀世音菩薩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得大自在。 他怎麼明白的? 由觀照而明白的。 什麼叫觀照? 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時,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而一切都清楚明白,這叫觀照。 要是帶著一點意思在裡面,就不叫觀照了。
‘觀照’其實就是自性淨,就是自性的見聞覺知,所以能夠見到真性。 凡夫迷失了自性,用的是情識,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叫‘情見’,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帶著感情’。 什麼叫感情? 就是分別、執著、妄想。 帶著這些東西的見聞覺知,是凡夫見解。 由此可知,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就是佛菩薩的見解,佛菩薩的見解叫做觀照,叫做照見。 因此用凡夫的見解來修行,是絕對不能超越六道的。
凡夫很難離開情見,如果用情見去修學,一切法門都不得成就,只有修學淨土可以。 但我們要知道,修淨土是要念佛的功夫能把情見伏住,才能往生;伏不住,還是不能往生。 也就是說雖然煩惱沒斷,只是暫時伏住,若能在往生的剎那中,煩惱不起現行,就成功了。 如果在那時候煩惱起來,那就去不成了。 其實,念佛也是觀照,會用功的人跟禪家的修學沒什麼兩樣,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所講的‘都攝六根’,能都攝六根,就跟參禪一模一樣;如果我們只做淨念相繼,而不懂如何都攝六根,那跟參禪還是不一樣的。
脫離輪迴唯有念佛最妥當
有很多人念佛,是有口無心,他口裡頭有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頭沒有,心裡也不懂什麼叫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無量覺,他口裡是無量覺,心裡是迷惑顛倒,這個沒用處,古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那是不會有成就的。
另有一種人,所謂的世智辯聰,他能夠把經典從頭到尾背下來,他懂的是皮毛上的道理,他不肯依教修行,他會說,說得天花亂墜,沒功夫,這種人到了生死關頭,自己做不了主宰,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
從中國佛教史上,我們看到很多人到臨命終時墮落。 很多同修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唐朝圓澤禪師很了不起,他能知道過去未來,還是免不了來生去投胎,還是要搞六道輪迴。 他知道在河邊洗衣服的那個婦女,懷孕了三年,等他去投胎。 遇到了,沒有法子,他還得去投生,而且跟一個朋友約了十二年之後在杭州西湖見面。 十二年之後,果然在那裡見面。 十二年後,他是十二歲的小孩,老朋友已經八十多歲,鬍鬚都白了。 你看,不求生淨土,又到人間來做人!
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有這樣的神通、能力,依然不能脫離輪迴,你看看多苦,多不容易,所以你才曉得一切法門都不如這個法門殊勝。
他要是念佛往生淨土的話,他可以站著走,坐著走,他自在。 他與淨土沒有緣分,你就想到,差別就在此地。
所以這一點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才曉得如果不修這個法門,想脫離六道輪迴,太難了。 修行唯有念佛最為穩當,一個真正發心求生淨土的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為什麼? 阿彌陀佛神力加持,這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 為什麼會加持? 因為你真心真意求生淨土。 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臨命終時我們不害怕,只要我們的信願堅強、清淨,佛決定會保佑我們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
所以我們平時要努力修持,要認真的念佛,一定要把煩惱伏住,不讓它起現行,這個非常重要。 平時念佛就是訓練,平時是練兵,臨終是打仗,成敗就在臨終最後一念。 人在臨終那一剎那,在斷氣這一剎那,就是他將來往生哪一道決定的時刻。 他這一剎那當中,是一句阿彌陀佛,他就往生。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裡頭,臨終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最後那一念,是決定、是關鍵。
因為往生是臨終一念,人在臨終那一剎那,煩惱起現行,被業力牽著走,這一生念佛的功夫到最後不能成就,那就可惜了。 臨命終那一剎那,迷惑顛倒,自己做不了主,被業力牽著走,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 所以平常的功夫就好像練兵一樣,臨終是打仗,因此不能疏忽平常的訓練,我們在臨終才有把握。
明白這一樁事情,曉得最後那一剎那是關鍵時刻,那麼我們在現在就要訓練,訓練什麼? 把惡的習氣止住,就是貪嗔癡這些念頭,不好的念頭,惡念,一定要淡,一定要捨。
你能夠把惡念看得淡,能夠把這個捨掉,將來有決定的好處,不生西方世界也不會到三惡道,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念佛人,平常努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依教奉行,要求的就是在生死關頭,心不顛倒,自己做得了主宰——六道裡面哪一道我也不想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尊敬的諸位同修:
阿彌陀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wwuRZZ3AbeLLxiD9cL8GBewgSBkTdNpk7BMZ4HzUJZYxerNVhJGRREFmCDF71gzNl&id=100007375037010&mibextid=Nif5oz
净空老法师:了生死!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是要以了生死为目标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普贤菩萨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明眼人看到的是光阴一天比一天减少,换言之,就是更接近死亡了。
我们的道业,有没有随着时间在进步?唯有真实修持,才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如果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一生就是空过。纵然念佛修福,也是佛所讲的‘三世怨’。三世怨不是好事情,这一生念佛修福,到来生一享福,人也糊涂了;糊涂就再造罪业,再受苦报。大富贵的人家,都是前生曾在佛门里面念佛修福,而不能够了生死的人,在这一世当中,有权有势,胡作妄为,造作的罪业比一般人要重得多。所以我们眼光要看远一点,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是要以了生死为目标的。
在大乘法里,想要了生死,我们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若要真正做到,就要记住普贤菩萨的话-学菩萨道,修菩萨行。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每遇善知识,都请教这两个问题。所谓菩萨道就是存心,我们在讲席里常说:"心、愿、解、行要同佛。心、愿就是菩萨道,解、行就是菩萨行。"
学佛,就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纵使不能到一模一样,也要相差不远,这才叫学佛。世间有一些人,他是搞佛学,而不是在学佛。什么叫佛学?就是有解无行,只把佛法当作世间一种学问来研究,而不能照做,他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愿,那就是佛学;有心,有愿的人,他明白多少就会做到多少,这才是个学佛人。所以学佛可以了生死,佛学不能了生死,这是要辨别清楚的。
佛的经教是融通的-圆融、通达无碍,所以一经能通一切经。不但经教是融通的,世出世间法也是融通的,因为都是从自己真心本性里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同一个根源,没有不通的道理。为什么会不通?不通就是有障碍,障碍就是迷惑、颠倒、分别、执着,只要能去掉障碍,世出世法都是圆融而通达无碍的。
观世音菩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得大自在。他怎么明白的?由观照而明白的。什么叫观照?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而一切都清楚明白,这叫观照。要是带着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叫观照了。
‘观照’其实就是自性净,就是自性的见闻觉知,所以能够见到真性。凡夫迷失了自性,用的是情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叫‘情见’,也就是一般所讲的‘带着感情’。什么叫感情?就是分别、执着、妄想。带着这些东西的见闻觉知,是凡夫见解。由此可知,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妄想,就是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的见解叫做观照,叫做照见。因此用凡夫的见解来修行,是绝对不能超越六道的。
凡夫很难离开情见,如果用情见去修学,一切法门都不得成就,只有修学净土可以。但我们要知道,修净土是要念佛的功夫能把情见伏住,才能往生;伏不住,还是不能往生。也就是说虽然烦恼没断,只是暂时伏住,若能在往生的刹那中,烦恼不起现行,就成功了。如果在那时候烦恼起来,那就去不成了。其实,念佛也是观照,会用功的人跟禅家的修学没什么两样,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讲的‘都摄六根’,能都摄六根,就跟参禅一模一样;如果我们只做净念相继,而不懂如何都摄六根,那跟参禅还是不一样的。
脱离轮回唯有念佛最妥当
有很多人念佛,是有口无心,他口里头有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头没有,心里也不懂什么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他口里是无量觉,心里是迷惑颠倒,这个没用处,古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是不会有成就的。
另有一种人,所谓的世智辩聪,他能够把经典从头到尾背下来,他懂的是皮毛上的道理,他不肯依教修行,他会说,说得天花乱坠,没功夫,这种人到了生死关头,自己做不了主宰,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
从中国佛教史上,我们看到很多人到临命终时堕落。很多同修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唐朝圆泽禅师很了不起,他能知道过去未来,还是免不了来生去投胎,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他知道在河边洗衣服的那个妇女,怀孕了三年,等他去投胎。遇到了,没有法子,他还得去投生,而且跟一个朋友约了十二年之后在杭州西湖见面。十二年之后,果然在那里见面。十二年后,他是十二岁的小孩,老朋友已经八十多岁,胡须都白了。你看,不求生净土,又到人间来做人!
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有这样的神通、能力,依然不能脱离轮回,你看看多苦,多不容易,所以你才晓得一切法门都不如这个法门殊胜。
他要是念佛往生净土的话,他可以站着走,坐着走,他自在。他与净土没有缘分,你就想到,差别就在此地。
所以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才晓得如果不修这个法门,想脱离六道轮回,太难了。修行唯有念佛最为稳当,一个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的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为什么?阿弥陀佛神力加持,这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为什么会加持?因为你真心真意求生净土。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临命终时我们不害怕,只要我们的信愿坚强、清净,佛决定会保佑我们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
所以我们平时要努力修持,要认真的念佛,一定要把烦恼伏住,不让它起现行,这个非常重要。平时念佛就是训练,平时是练兵,临终是打仗,成败就在临终最后一念。人在临终那一刹那,在断气这一刹那,就是他将来往生哪一道决定的时刻。他这一刹那当中,是一句阿弥陀佛,他就往生。《无量寿经》第十八愿里头,临终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最后那一念,是决定、是关键。
因为往生是临终一念,人在临终那一刹那,烦恼起现行,被业力牵着走,这一生念佛的功夫到最后不能成就,那就可惜了。临命终那一刹那,迷惑颠倒,自己做不了主,被业力牵着走,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所以平常的功夫就好像练兵一样,临终是打仗,因此不能疏忽平常的训练,我们在临终才有把握。
明白这一桩事情,晓得最后那一刹那是关键时刻,那么我们在现在就要训练,训练什么?把恶的习气止住,就是贪嗔痴这些念头,不好的念头,恶念,一定要淡,一定要舍。
你能够把恶念看得淡,能够把这个舍掉,将来有决定的好处,不生西方世界也不会到三恶道,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念佛人,平常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依教奉行,要求的就是在生死关头,心不颠倒,自己做得了主宰——六道里面哪一道我也不想去,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尊敬的诸位同修: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