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一般的時候,只見別人過,不知道自己過,這樣的心態永遠不能成就。不管你怎麼精進,不管你怎麼用功,你來生還是搞六道輪回,你出離不了六道輪回。
這個裡頭最難的,見善知識過。這個我們過去在街坊福利會的時候講過,那是哪一章?“文殊菩薩章”,《四十華嚴》“文殊菩薩章”。好象還有單片的光盤,我看到有流通的。
不見善知識過,你才能成就!
善知識有沒有過失?有過失的很多,為什麼?
他沒有證果,他沒有成佛,中國古大德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天台大師教導我們,如何觀察善知識。
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日本也承認,也肯定。
我去訪問日本,日本人講日本有這個說法,智者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
他教給我們,“能說不能行”,他所講的一點都沒錯,沒有把佛的意思講錯,他說的是正法,但是他自己不能完全做到。
這個不能行,不是說他一點都沒有做到,他做到了幾分之幾,還有很多沒有做到。
這是什麼人?
我們應該怎麼樣看他?
“國之師也”,這是善知識,這是好老師,我們要跟他學習。
“能說又能行”,他所講的自己完全做到了,“國之寶也”,那是國寶。
所以國寶跟國師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國寶”能說能行,“國師”能說未必能行。
這兩種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都是我們的好老師。
如果你要找這個人十全十美,一點過失都沒有,你找不到,你這一生修學的機會統統喪失盡。
你到哪裡學?
說老實話,連釋迦牟尼佛都有過失,你也沒有瞧在眼睛裡頭,孔老夫子也有過失。所以我們首先要想一想,我自己本身有沒有過失?
什麼人能修行成就?
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我們這一生能夠有一點點成就,我知道自己一身過失,別人有沒有過失?別人都沒有過失。別人是什麼?
是佛是菩薩在我面前示現的。這種看法是文殊菩薩教善財的(善財是他的學生),你要想一生成佛,你要用這種心態看老師。
所以五十三參裡面,五十三參說的是什麼?
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接觸的社會大眾,佛把他歸納五十三大類,男女老少,各行各業。
為什麼善財童子心目當中都是佛菩薩?
他把境界轉過來了。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所示現的,有順境善緣,有逆境惡緣,給我們做示范,教我們怎樣學習。
順境,我們生活環境稱心如意,順境,順著自己的心意;善緣,跟我們相處都是好人。好,這個環境好!不能有貪戀的心,你在那裡面起了貪愛,留戀,你就墮落。
第二類的,逆境,環境非常惡劣,修行好象處處都有障礙;遇到的人,惡緣,都是冤親債主,好象都是找麻煩的。
這個裡頭要練什麼?
不起瞋恚。
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修什麼?
修清淨平等覺。
你的清淨平等覺在哪裡修的?是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面練出來的!你自己要懂得,你要曉得怎樣磨煉。
練到不見世間過,只見自己過,不見世間過,你的功夫境界就跟六祖惠能大師平等。
世間人一般的時候,只見別人過,不知道自己過,這樣的心態永遠不能成就。
不管你怎麼精進,不管你怎麼用功,你來生還是搞六道輪回,你出離不了六道輪回。
文殊菩薩教善財,見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一切動物,一切植物,一切礦物,看他什麼?
動物(包括人),你看他的佛性,植物跟礦物,你看它的法性,你從這上看。
這個就是講從相上見性,你的心純淨純善,為什麼?
相是假的,性是真的,
性是能變,相是所變。
從相上要見性,
你成功了,你修成了。
你在相上
要生起妄想分別執著,
那你就大錯特錯。
所以善財在文殊菩薩會上證得了根本智,這個就畢業了。
畢業出去參學,參學成就後得智,你的智慧才圓滿;後得智是無所不知。
無所不知,不是閉門造車能成就,不是,它要接觸一切人事物,才能成就無所不知,這就是五十三參。
出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057441885/posts/1881716382006925/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一般的時候,只見別人過,不知道自己過,這樣的心態永遠不能成就。不管你怎麼精進,不管你怎麼用功,你來生還是搞六道輪回,你出離不了六道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