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去做就叫做真的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爲。我們錯誤的行爲裏頭最嚴重的,起心動念總是想控制別人,管別人,人都想管人、管事、管物,什麽都要管,就是不知道管自己,你說糟糕不糟糕!
我們要承認自己是凡夫,不是聖人,別搞錯了。
既然是凡夫,佛教給我們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遵守佛菩薩的教誨,這是凡夫成佛不二法門,成佛的秘訣。
佛在經典上教給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學習、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違犯,依教奉行,做學生,不要去問理由。
就如同大人教小孩,叫你怎麽做,乖乖去做,不要問理由,理你不懂。
也就是說,一定要放棄自己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那個念頭,念頭尚且要放棄,何況行爲?
我們有沒有真的去做?
真的去做就叫做真的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爲。
我們錯誤的行爲裏頭最嚴重的,起心動念總是想控制別人,管別人,人都想管人、管事、管物,什麽都要管,就是不知道管自己,你說糟糕不糟糕!
自己管自己都沒有管好,怎麽會能把別人管好,哪有這種道理?
佛菩薩的本事就是先把自己管好,然後再教導別人。佛菩薩不是管別人,佛菩薩是教別人,自己先把自己管好。
經論上常講
衆生造業造罪,
《地藏經》
上尤其說得好,
「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念
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爲什麽說他造罪造業?
就是起心動念都是想管別人,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有控制的念頭,有控制的行爲,就造業造罪。
你的控制去管,管得好,你不過得的是一點有漏的福報,管得不好就是一身的罪業。
佛菩薩教給我們放棄,這個要放下,要學著「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隨喜裏面誘導他。
我們看諸佛菩薩種種示現,從這裏面得到啓示,從這裏面我們開智慧。
佛菩薩怎麽樣幫助別人?怎麽樣成就別人?
他從隨喜、恒順下手,他沒有講一下來的時候要求改變,沒有!你造惡業,順著你造惡業,不是魔。
魔是什麽?
魔看到你造惡業歡喜,幫助你造惡,加重你造惡,那是魔。
佛隨順你造惡,絕不加重你,而慢慢在這裏面感化你,叫你覺悟,叫你回頭,轉惡爲善,轉迷爲悟,轉凡爲聖,這是佛菩薩造的。
佛菩薩勸人回頭,
魔不勸人回頭。
佛菩薩勸人舍己爲人;魔教人雖然爲別人,決定不放棄自己的利益,這是魔,爲自己的利益,以幫助別人做一個手段,目的是要成就自己殊勝的利益。
魔也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他也做得很多,他也做得很好,做得很殊勝,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跟行爲,那是魔。
所以從事相上去看,
你要不微細觀察,
佛跟魔很難辨別。
諸位讀《楞嚴經》,
末後五十種陰魔你就了解,佛跟魔,往往是大魔、高級的魔,在事相上跟佛絲毫沒有差別,用心不一樣,意思不相同。
凡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主動自動的幫助一切衆生,決定不附帶任何條件。
可是魔決定有附帶條件,沒有附帶條件,換句話說,自己要得不到利益的話,他絕對不做。
或是爲利,或是爲名,
他總有一個目的在。
不像諸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他們沒有目的,他們只有施舍,絕不求一絲毫圖報那個念頭,這是覺悟的深廣不相同。
在經文裏面所比喻的,
「所依不同」,
佛是依自性,
自性是
真誠、清淨、平等的;
魔所依的是識,
識是什麽?
妄想、分別、執著,
阿賴耶是妄想,
末那識是執著,
第六意識是分別,
這個不一樣。
性德是
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
這是「性德」,
決定是一切福,
福不會變成禍。
如果依妄想分別執著,
那個福會變成禍,
老子所謂
「福兮禍之所伏」,
就是這個道理。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三七卷)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4538047558/posts/1962969660530950/
真的去做就叫做真的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爲。我們錯誤的行爲裏頭最嚴重的,起心動念總是想控制別人,管別人,人都想管人、管事、管物,什麽都要管,就是不知道管自己,你說糟糕不糟糕!